学校举行决战脱贫攻坚报告 给00后学生讲小康社会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0-11-06浏览次数:319

11月4日下午,我校特聘教师、上海市形势与政策研究会副会长、同济大学党校原常务副校长范灼华教授于日阶204教室以“给00后讲讲小康社会”为主题,为100余位来自人工智能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商学院的2020级学生做主题报告。本次活动由马克思学院副院长丁彩霞主持。

范灼华教授以“同心共筑中国梦——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为题,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切入,阐释了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和含义。范灼华教授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解放,现在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全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是改革开放、奔小康取得的伟大成就。

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提出的,我国在2000年初步实现小康。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的目标。十七大提出了“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八大提出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明确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贫困县全部摘帽。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 2014年3月,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调研时,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5个月后,总书记来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中国实现小康和精准扶贫的路上所取得的成就,范灼华教授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例子与准确的数据,用通俗的言语向大家阐述了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奔小康道路上取得的伟大成就。从科技落后到现代化技术,从贫困走向小康,从封闭到经济全球化,中国在保证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在科技、经济、贸易、文化等领域不断创新、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信息化、科学化、法制化社会。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14亿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完成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范灼华教授的报告风格活泼而不失严肃,打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在报告过程中,范灼华教授结合自身经历与国家历史,向同学们讲述了中国是如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充分调动了课堂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们们的政治意识与大局意识,深化了学生们的思想内涵。00后天华学子在聆听了范灼华教授的报告后,深感受益良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后,奔向第二个一百年的目标:“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充满了信心。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努力学习,顽强奋斗,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孙婷 |大学生记者团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