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思政队伍】

考核指标:

1-3-10.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专门队伍建设。按照师生比1:350标准,核定思政课教师队伍;按照师生比1:150标准,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少数民族师生比1:50标准,配齐少数民族辅导员;按照师生比1:3000标准,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2分)

1-3-11.建立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专门队伍在招聘录用、日常管理、培训培养、职称评聘、考核激励等方面的工作制度,落实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党务工作队伍双重身份、双线晋升政策。(2分)

1-3-12.加强教师思政工作,健全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各项工作制度,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建设提升,规范教书育人和学术道德等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把师德规范要求融入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聘、导师遴选等各环节,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学生对师德满意率达到85%以上。(2分)


指标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我院长期重视的基础教育工作,我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来,紧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正副两支辅导员队伍的长效建设工作,把思政课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实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思政教师了解学生以及辅导员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两大优势,致力于在学生育人的问题上形成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合力。

1-3-10.加强辅导员队员建设,提升思政工作能力

学校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及时将国家、上海市和本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各类文件汇编成《学生辅导员工作指南》,纳入校内培训,组织专门学习;在学院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中,将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控制点加以明确,并辅以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从而使辅导员队伍建设,包括制度、考核、管理,均能基本实现经常化、科学化。

由于民办高校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上与公办高校学生存在自然的差距,所以需要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倾注更多精力,针对这个特点,天华学院建立了两支辅导员队伍,即一支按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由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组成的正辅导员队伍,他们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风建设;另一支则是根据民办高校自身的特点,学院从海军陆战队和陆军侦察兵选拔的优秀退伍士官组成的副辅导员队伍,他们负责常态化军训、作风纪律养成、校园安全维护。两支队伍在上班时间上互相衔接,工作内容上互相配合,构成了对学生的全天候、全方位的教育和管理。专职辅导员52人。

学校对辅导员采取院系两级管理模式,辅导员考核实行部门内述职和人事处年度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奖惩与晋级挂钩,同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岗位单独设置,高级职务岗位设置为30%,和其他专业的技术职务岗位的结构比例相同。每学期组织辅导员校内培训,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学习思想政治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二是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哲学及职业规划相关专业网易公开课程;三是鼓励辅导员学习学历提升课程以及报考教师资格证书的学习。每周五组织全体正副辅导员集中培训,培训率达到100%。同时,学校每年均从经费预算中划拨辅导员队伍建设专项经费,用于辅导员岗位及带班津贴、福利奖励,校内外专项培训和科研以及考察活动等。

为进一步提升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落实心理育人工作,深入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2021年3月17日13:30,学保处于图书馆四楼报告厅组织召开辅导员沙龙系列活动——心理案例分析研讨会。

(学保处于图书馆四楼报告厅组织召开辅导员沙龙系列活动)

为切实加强我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努力提升队伍的素质能力和工作质量,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我校于11月9日、17日组织全校专职辅导员开展技能大赛,以赛带练、以赛代训、以赛促学、以赛促建。

(参赛辅导员展示现场)


1-3-11.思政教师有规划,考核激励有机制

教育部关于专职思政课教师“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规定,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了党政领导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制定了学校《关于马院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进度。马院所有专职思政课教师均为中共党员,硕士及以上学历,热爱教育事业,能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和党的思想路线,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建院以来对外招聘了1名博士后,对内遴选符合条件的辅导员转任专职思政课教师,制定了《关于选拔专职辅导员担任思政课教师的暂行办法》, 7名辅导员通过选拔顺利转岗进入马院担任专职思政课教师。

2021年,马院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学校和上海市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班,如:国内访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上海市民办高校骨干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班、上海市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上海市民办高校“形式与政策”课教师教学研修班等。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学习交流活动,如开展学术沙龙、到上海商学院学习交流、到上海大学学习交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思政课堂教学研讨等。我校青年教师在第二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展演活动中斩获两项特等奖。疫情防控需要,教学比赛安排线上进行,学校设立分会场,最终林晓宁斩获经管法组特等奖,李卓琳斩获自然科学组特等奖,张英斩获人文社会组三等奖。学校在五个特等奖中独占两席。

  (比赛现场)

2021年12月24日,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举办“上海市民办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学术研讨会,并举行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研讨会以“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党史理论研究与阐释,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法,更好地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践行党的初心与使命。活动由上海市教委德育中心主办,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办。

(“上海市民办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学术研讨会)


1-3-12.建设教师工作部,统筹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成立了教师工作部,与人事处合署办公,统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学校将师德建设作为关键性工作,渗透在各项管理实践中,常抓不懈。在年度考核、各类评优活动和教师职务聘任(职称晋升)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思想品德考察组,由人事处牵头,党委直接领导,对晋升职务人员或参评各类奖项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等进行考察,考核不合格者不得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职务或参与优秀教师评选。到目前为止,我校师德师风方面投诉率为零。学校采用全员电子考核,将“师德师风”作为重点内容纳入考核指标,将教师获奖情况、优秀工作案例和违纪违规等一并计入电子档案,加强考核力度。为了督促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效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每学期学校各相关部门分别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

学校重视教师职业操守和职业规范的遵守,建立了《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师德公约》,提出了“献身教育,甘为人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培养英才;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三十二字方针,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学校还制定了《教师课堂教学规范》、《任课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等文件,定期开展师德教育。师德教育也是我校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学校还将所有这些内容汇编成为《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教师手册》,下发给每个任课教师,并将学校《教师教学课堂公约》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提交教代会讨论和院长办公会议通过后,将《公约》发至每个教师手中,张贴在每个教师办公室。学校将教职工行为准则和师德公约作为《教师手册》的开卷内容。除了新教师培训中将师德讲座作为重要内容,还将师德教育常态化,每学期组织师德报告会。

2021年5月21日,我校教师工作部以“最美天华人”为主题为全校教职工开展第2期师德讲坛,落实5月10日教育部召开的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经验交流暨师德专题教育启动部署会会议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建党百年献礼!学校近100名教职工和学生积极参加了活动,副校长、教师工作部部长吴国兴为讲坛致辞,教师工作部副部长李艳艳主持。 

(师德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