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5日,我校教师工作部为全校教职工如期开展第3期师德讲坛,本期讲坛特邀德高望重的杨德广教授做“我的教育人生”专题报告,学校近150名教职工和学生积极参加了活动,副校长、教师工作部部长吴国兴主持。
(吴国兴副校长主持)
首先,吴国兴副校长向大家隆重介绍了杨德广教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杨德广教授是我国当代教育名家,曾任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2017年被中国教育学会等七单位评为“中国当代教育名家”。杨德广教授热心慈善事业,2012年被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授予“慈善之星”称号,2018年被民政部评为“中华慈善楷模”。
(杨德广教授做报告)
接下来,杨教授围绕“怎样认识教育?”,“怎样使教育改变人生?”做报告。结合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杨教授以一首自创的中华民族历史百字赋开启了报告会,回顾中国历史,指出自己一辈子接受教育,一辈子从事教育,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教育决定了自己的人生!
杨德广教授一生有四个梦:读书梦、图强梦、教育家梦、慈善家梦。1940年杨德广教授出生于江苏农村,饥寒交迫,七八岁下地劳动,上山砍柴,敲石子,母亲早逝。那个时候默默许下读书梦,一直铭记母亲的殷殷嘱托“要争气,要有本事。”1954-1960年,这是一段艰难的青年时期,杨德广教授就读南京九中,为了锻炼身体,用冷水洗澡,雪水洗脸,赤脚跑步,每月只有10元生活费。杨教授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发愤图强,艰苦奋斗,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中入团,高中入党,从“三差生”一跃成为“三好生”,18岁受表彰,1965年大学毕业留校,努力实现了图强梦!
十年磨难!1966年“文革”,1969年下放东北,1977年又回到华东师大。此时,杨德广教授正当中年,毅然奋起,在5所高校工作过,当了16年大学校长,退休后还受到习近平主席的亲切接见。在学术上也是累累硕果,重点课题10余项,获奖20多项,出版专著40余部,发表论文500多篇,如愿实现了教育家梦!
杨德广教授从农民儿子到大学教授、大学校长,从“三差”到“三好”到“三高”,实现三个梦(读书梦、图强梦、教育家梦),靠教育!靠学习!教育改变命运!什么是教育?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杨德广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康德对教育的理解“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也分享了大文豪鲁迅对教育的理解“教育就是立人—立德树人。”等。并与大家分享了习近平教育思想的5个要点、10个坚持、六个方面下功夫,以及“七一”重要讲话对青年的殷切期望。习总书记希望“学生要静心学习,通过读书学习升华气质,以学养人,知心养性。”
(杨德广教授与师生亲切合影留念)
最后,杨德广教授向大家推荐了改变其一生的书目,读什么书做什么人,书本是阶梯,是血液,是营养,是加油、充电。书目包括各类侦探小说、剧本、电影文学、人物传记、哲学、历史、中外小说、科技、社科、四大名著。杨德广教授在报告的最后,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第四个梦:慈善梦。进入古稀之年,杨德广教授反思,人生的意义在有为,人生的价值在奉献!爱心是生活明媚的阳光!正如杨德广教授所说“我把多余的钱用来帮助最需要的人事雪中送炭,如果送给子女是锦上添花。当然雪中送炭更有价值!”
90分钟飞逝而过!杨德广教授虽已81岁高龄,但精神矍铄,为大家带来了满堂的精彩分享!大家都对杨教授的报告时时报以热烈的掌声,纷纷表示深受鼓舞与启发!吴国兴副校长总结到,大家应该学习杨德广教授发愤图强、自强不息的精神,杨教授有着强烈精神信仰,心中有大爱,学习杨教授“把名利看淡一点,把金钱看轻一点,把人生看透一点,把事业看重一点。”无为何入世,入世有所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战胜自我的人!
文 | 李艳艳 图 | 人事处 供稿 |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