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第一届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发展学术年会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1-08-31浏览次数:410

2021年7月4日至7日,由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发展联盟主办,上海师范大学与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联合承办的第一届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发展学术年会正式召开!会议主题为“新时代的民办高校教学:发展与变革”,旨在聚焦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中的重要议题,积极探讨与谋划教学的发展思路及变革路径。本届年会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分三个模块:线上前置工作坊、开幕式及主题报告、分论坛及闭幕式。我校副校长吴国兴受邀担任主题报告主持,教务处常务副处长徐振担任分论坛主持,教师工作部副部长李艳艳及三位青年教师孙连荣、颜菲、王静书分别进行了分论坛上的分享。

(我校教师参加学术年会)

在7月4日12个主题的线上前置工作坊上,我校22名教师参加了其中“在课堂教学中探索有意义的研究问题”、“提问的技巧”、“高校青教赛备赛要点剖析”、“混合式教学的成功要点”、“教学创新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5个工作坊研修,参加教师表示收获满满!

(我校教师参加前置工作坊)

在7月6日的主题报告上,8位专家做了主题报告,我校副校长吴国兴受邀担任主持之一。主题报告展现出专家研究成果的高水准,传达出浓烈的爱国情怀、民办情怀和育人情怀,充实的内容和风趣的表达激起掌声阵阵!

(副校长吴国兴担任主题报告主持)

本届学术年会于4月向民办高校教师征稿,围绕5个主题进行:立德树人与课程思政、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设计、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专业发展、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评价改革。我校组织教师围绕会议主题踊跃投稿,共投稿19篇论文,其中5篇论文被评选为优秀论文,论文作者受邀于7月7日做分论坛报告,并获颁相关证书。会议结束后,优秀论文将编著为《新时代的民办高校教学:发展与变革》。

(教务处常务副处长徐振担任分论坛主持)

(我校教师做分论坛分享)

分论坛上,李艳艳老师以《师德建设融入教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为题,与大家分享了天华学院师德建设融入教师发展的工作模型、实施路径与校本师德考核表。以《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质性研究》为题,以《人文地理》为例,与大家分享了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形成科学发展观;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合作学习,形成学习共同体。“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课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人文素养,从而提升育人能力,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孙连荣老师以《以学生为本“问题导向“践创新》为题,基于《实验心理学》课程的教改实践及反思,结合学情特点分析概括心理学研究方法系列课程教学中的“痛点”问题,分享锚定“痛点”融合教学内容、资源、教学方法、过程以及考评体系所进行的创新性教学改革措施及成效。

王静书老师以《教学信念、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效能的关系研究》为题,与大家分享了教师的教学信念与教师专业发展是影响教学的成效重要因素。研究以上海市三所民办高校教师为为研究对象,编制并发放调查问卷。问卷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民办高校教师教学信念、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效能的关系。并针对研究结果,分别从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研究发现:(1)三所民报高校教师在角色、课程与教学、学生差异皆有良好的教学信念取向,年龄较高、任教时间越长的教师优于年轻、任教时间较短的教师。(2)三所民办高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整体表现良好,尤以 “敬业精神与态度”表现较佳,但不同不同任教年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三所民办教师的教学效能在性别、学历、任教科目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不同年龄、不同任教年限方面具显著差异。(4)教师教学信念、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效能呈现高度相关,且达显著水平。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民办高校及教师个人分别采取不同措施,提高教学信念,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能。

颜菲老师以《应用型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研究—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例》为题,围绕应用型课程的学科特点,尤其是数字艺术的特点,特色的教学设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展开了讨论,参与教师们对针对艺术类作品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结构和细则表示兴味盎然,引发了教师们的热烈讨论!

(参加教师合影)

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发展联盟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吹响了长三角民办高校高质量办学的冲锋号!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人文经济学院执行董事长李进教学的报告《民办高校教学建设的思考》中关于教学的四问,我们面临什么样的业态?我们输送了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我们营造什么样的环境?引发了参加教师的深层次思考,给学校及教师未来的教学工作点燃了新的引路灯!

 

 

 

供稿 人事处    | 李艳艳    图 | 第一届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发展学术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