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文明创建(和谐校园)集中展示汇报内容

发布者:文明办发布时间:2014-12-17浏览次数:140

凝聚价值取向 教育学生做人

——2013-2014年文明创建(和谐校园)特色展示汇报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20141225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是一所民办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办学历史9年,在校学生规模7800人,教职工500余人。学校2009-2010年首次被命名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下面主要围绕德育工作、党建工作、内涵发展、现代大学制度以及社会责任五个方面,汇报天华学院在本轮创建过程中,破解难题,所形成的亮点和特色。

 

一、依托“做人”校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党和国家的重要顶层设计,教育部要求将这一工作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天华学院将广泛传播校训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和抓手。2013年,天华学院董事会决定启用新校训“为做人而学习”。学校认为人才首先是做人,然后是有才,为此,学校把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作为自己的崇高职责,通过“为做人而学习”的校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深入落实德育学分制,发挥制度建设在教育学生做人中的作用。利用民办体制的灵活性,学校建立起一个与专业学分同等重要的德育学分体系。我们大胆在专业学分之外,设定了一个满分为120学分的德育学分体系,规定学生修满72个学分方能申请毕业。本轮创建过程中,学校重点抓德育学分制的落实。我们成立了德育学分制检查中心和数据中心,上百名学生参与到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之中。我们开发了德育学分制网上数据库系统,与原有的大学生成长信息系统和易班系统整合嫁接,数据录入、文本上传和评价、加分申报等同步实现。通过这一机制,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素质拓展和公民精神的养成过程被纳入了统一的德育评价,引导大学生在增长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知行合一,德才并进。该项目荣获2013年全国民办高校党建研究成果特等奖。

二是实施特色通识教育课程,发挥课堂教学在教育学生做人中的作用学院成立了国学院和通识教学部,全面开设了通识教育系列课程,包括国学经典、中外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基础、创新思维训练,以及公民素养五个部分,通过通识必修、选修和讲座三种形式实现,共16个学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文化的学习领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熏陶和滋养,提升思维品质和创新实践能力。

三是依托30本经典著作,发挥经典阅读在教育学生做人中的作用我们要求学生在四年学习期间,阅读30部经典著作,为此,图书馆开辟了经典阅读专区,国学院为每本经典都开设了导读讲座,学生撰写读书心得,参与阅读论坛,列入检查考核,记入德育学分。腹有诗书气自华,饱读经典,学养深厚,才会显得厚重而不流于浅薄,就会懂得自律而不放纵。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四是依托文化长廊平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学生做人中的作用我们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建设了一座长300多米的文化长廊,内部共辑录名家名言、哲理警句四百余条,共约四万余字。内容共分七大部分,以修身明德为总论,以励志创业、勤奋学习、孝敬感恩、诚信待人、热爱祖国、奉献社会六大版块为纲,集中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成立了一支40多名学生组成的“国学宣讲团”,义务承担文化长廊的参观讲解任务。所有入校新生,都要利用早晚自习和课余时间,到文化长廊举行一次专题学习主题班会;每学期初党委宣传部会从浩瀚的传统文化长河中,挑选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名言语录,经过精心地翻译和简短地评论后,以短信的形式,每周一条,由辅导员群发给全校同学,并同步通过校园内的电子大屏幕和校园网发布和更新。

目前,学校正在拍摄“天华陪伴你成长”视频教学片,包括“天华教你怎样做人”在内共五个系列,800学时,以供学生早晚自修和课内外学习,营造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素质。

 

二、搭建四大平台,让党员队伍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党委围绕“为做人而学习”的校训,把“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党总支、分团委、辅导员一切活动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搭建平台,开展活动。

平台一:在学生党员中,搭建“结对帮带”活动平台。党委以修身明德为主要内容,坚持组织全校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结对帮带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党员开展“一带二”、每个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为加强帮困结对责任制的落实程度,党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一是要求每个学生党支部制定详细的帮助结对计划,确定帮扶对象名单,明确帮助方法;二是发展学生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时,学生要填写《党员结对责任制考核表》,辅导员、党支部书记和党委组织部共同进行严格考核,在结对帮助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优先发展;三是各党支部和党委定期地召开总结会、交流会和汇报会。除了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外,学院每年选拔100多名大三年级优秀学生派驻大一年级担任班助理。几年来,全校500多名学生党员,80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许多学生干部和优秀学子,带动了数千名学生的共同成长,扩大了党的群众工作基础。

平台二:在党团职工中,搭建“立德树人”活动平台。学校各基层党总支、各分团委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立德树人的活动。“孝道篇”,发起了“温馨母亲节:妈妈,我想对你说”活动;“为善篇”,通过交流探讨辩论生活中“为善、做善事”的案例和心得,澄清了“好心没好报”的道德、生活悖论;“友情篇”活动,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创和谐宿舍,建温馨家园;“关爱篇”,带领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帮助生病的、残疾的、困难的学生。

平台三:在专职教师中,搭建“启智诲人”活动平台。学校要求教师尤其是教师的党员要发挥“课上授业、课下传道、全方位解惑”的职能,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启智诲人。本学期,教师党员开展了的系列活动如下:一是深入到学生支部担任一名学生党员的入党介绍人、联系人,配合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进行培养和考察;二是专业的教师党员利用业余时间对毕业班学生进行专业课辅导;三是组织好竞技竞赛活动,教工党员对学生的各种技能竞赛等活动进行专业指导,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平台四:在基层支部中,搭建“志愿服务”活动平台。党委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安亭F1赛车场进行了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义务导游、服务市民活动。

 

三、加强教育国际化,提升学校现代化办学品质

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是民办高校提升办学品质、促进内涵发展和加强品牌建设的重要抓手。天华学院坚持“专、通、雅”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细化为16条能力与素质标准,修订25个专业培养计划,突出强调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国际视野、教育学生做人。教育国际化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是打造一支由专家、教授领衔的青年教师团队,他们学历水平高、国际化背景强、教学能力突出。为了保证学校高水平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师资的国际化步伐,提升青年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学校曾先后选送了35名青年教师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今年有两批已经学成归国,其中18名为英语专业教师。这批青年教师回国后,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到了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年6月,该校英语教师黄蔚参加首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最终从全市117名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人文社会科学组第一名。

其次是突出教育国际化,推进中外合作办学进程,先后与美国多所大学签订了校际之间的合作协议。2005年建校以来,我们先后与美国太平洋大学等多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日前,教育部批准天华与美国西俄勒冈大学合作举办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该项目学制为四年,培养计划由双方学校共同制定,最后一年符合条件的学生将赴美国西俄勒冈大学学习。这次合作是天华学院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的重大突破。

最后,引进教育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翻转课堂建设,拍摄系列视频,夯实教育国际化的基础。我们认为教育国际化归根到底是落到学生身上,是为了提升他们这一代应对国际化发展、全球化发展的素养。学校成立了“云学院”,将国外著名大学的大量优质课程从“云端”采摘下来形成“云课程”,让学生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学习的利器,并组织优秀教师对学生如何学习“云课程”进行指导,拉近学生与国外名校的距离。目前,学校正在探索将国内外优质慕课内容引入教学,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的教学方法改革。学校要求各个专业逐步按10%30%的比例引进国内外名校的原版课程,计入学分,列入考试。教师对慕课内容进行课内归纳、课外辅导,对相关英语表达的句型、词汇进行必要的讲解,并组织学生对新观点开展讨论。

今年10月份,第26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颁奖典礼在天华学院圆满落幕。“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始于1986年,每年举办一届,是我国翻译界举办时间最长、参赛面最广、难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项翻译赛事。天华学院是该项赛事历史上首家民办高校承办院校。本届大赛天华学院获得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7个优秀奖。自2009年起,天华学院已连续六届组织师生参加“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累计获得了43个奖项,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优秀奖34个。

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破解民办高校科学治理难题

天华学院一直致力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快了学校的制度建设步伐。

1、建立了民主科学的管理体制,保证学校规范地运行。

学校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遵循权力制衡、决策公开、有效监督的原则。在日常工作中实行党委、行政、监察委共治,党委负责学生管理、安全稳定、劳动人事、党建工作;学校行政负责教学、科研、财务、资产;监察委员会负责守护学校的办学理念,保证大学章程的执行,查处重大违规事件,监督重要工作落实情况。为了保证决策程序的公开,学校成立了校务委员会以及各专门委员会制度,重大事项均由校务委员会采取无记名表决制,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同意票,决策方能得到执行。学校的制度建设目前虽然还处于边实践边完善的阶段,但全校教职工对这项工作的积极认同,以及实践所产生的初步效果更加坚定了我们义无反顾、奋勇前行的信心和决心。

2、明确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保证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

民办高校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容易被弱化或边缘化,党建工作也难有作为。我校的董事会高度重视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主动提出学校党组织拥有“五项权力”:一是重大决策的参与权;二是日常工作的知情权;三是办学方向的监督权;四是任用干部的审议权;五是党务费用的支配权。

3、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维护受教育者的根本权益。

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受教育者的根本权益,也关系到学校自身的生存,为了真正做到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学校制订了一整套教学质量保障与测评体系,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学生管理、行政工作、后勤服务、党组织建设等各部门联动,从全局上重点遴选出125个质量控制点,建立评价标准,制订规章制度,确定工作流程,并开发了比较完善的测评诊断系统,学校还设立了专门的质量监督机构,由8名全职且富有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组成质量管理处,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学校的制度建设目前虽然还处于边实践边完善的阶段,但全校教职工对这项工作的积极认同,以及实践所产生的初步效果更加坚定了我们义无反顾、奋勇前行的信心和决心

 

五、承担社会责任,圆满完成对口支援任务

今年59日上午,上海市委、市政府隆重举行全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会议,我校作为上海市教委系统唯一一家获得2012-2013年度对口支援先进集体的单位上台领奖。

我校从201112月开始,勇挑政府交付的重任,承接新疆喀什地区未就业大学生培训项目,共承担两批培训学员共431名,在上海各高校中人数最多,任务最重。今年1月初,我校举行第二批新疆喀什地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培训结业典礼,至此在我校培训的新疆学员全部顺利完成学业。515日,《文汇报》以《大爱蕴藏心中,责任扛在肩上》为题,专门报道了我校为新疆喀什地区培训学员纪实。

 

以上就是2013-2014年度,天华学院在本轮文明创建工作中的特色及成果。教学、教师和学生层面上取得的其他进步,等待各位领导和专家通过实地和在线检查来进一步验证。

建成一所特色鲜明、追求创新,实施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公益性民办高校,是全体天华人的共同追求!我们也坚信,文明创建只有与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内涵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有力促进学院的规范办学、特色凸显和文化提升,尤其在破解自身发展难题方面形成独特的思路和突破性的做法,才能成为推动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与宽广载体,这也才是创建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