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随着英国本地的秋意渐浓,赫特福德大学校园也向我们展现着英国郊区平淡但精致,简洁的静雅之美。与此同时,在经过将近1个多月的适应之后。天华赴英团队的双语学习与生活也随着秋高气爽,清冽自然的景致而渐入佳境。
(校园即景)
我们的一周学习内容安排的较为充实:周一,周三周四都有高等教育学与学术英语的相关课程;而周二与周五则是我们走入各专业教室听课的时间。
周一早上开始,便是研修的主要内容之一——高等教育教学实践研究(Exploring Educational Practice in Higher Education),由资深的“高等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课程的两位教授,Joy和Leo教授进行耐心和细致的授课。
(Joy教授)
与预想中充满理论,充满了严谨气氛与陌生英语单词的氛围不同,两位教授的教学风格细腻、亲切,能够运用各种材料切中教学理论的知识点。启发——而不是教授,这是我们学到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Joy教授在与我们谈到当今的课堂教学受到诸多线上课程与智能手机碎片化学习的挑战时,她说“When we talk about lecturing, its always talking about learning, not teaching.”对我启发颇多。是的,如果一位老师总是将随手可得的廉价基础知识作为课堂教学重点“搬运”给学生而不做任何启发的话,学生对于课堂的态度当然是视其为可有可无的鸡肋,即使为了签到出席课程,也是死气沉沉,毫无建树的。
在接受高等教育课时,我们觉得非常有意思的是,两位教授都年事以高,但对于教学一事一方面充满敬畏,事事讲清,条条注意。另一方面则是在方法上保持着一份童心,只见他们一会儿掏出一些缤纷彩色的即时贴要我们写上自己的想法,一会儿拿出积木要求我们搭建一个理想中的课堂环境。这实实在在的是贯彻了他们如何在课堂上启发学生的理论——充分的运用各类精心布置的环节,材料,调动学生与听众的参与度。通过听众主动的思考与反馈,一环一环逐渐走进他们设置的学习目标。
同时,他们在评估自己的教学时,十分注重学生的feedback(反馈意见), 这可能是我们发现在作业意外,急需与学生建立的一种柔性机制,这种反馈与及时的意见,可能比每个教师一年一度的死板教学总结更为有效更有价值。一位学生如果与教师在上午的课堂上做了有价值的反馈,教师往往能在下午就在课堂上做出调整,这样不仅对教师,同样对学生来说都是好事。
(Joy教授与我们分享她的课堂上,学生对于为何要学习教学理论的一些反馈)
在学术英语方面,同样有两位教师——Liz与Jane,分别负责提高我们的学术词汇应用与学术演讲能力。在词汇量与英语的听说读写方面,我们各个老师程度各异,这对于英方教师们的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调整,加上两位老师极富耐心的鼓励与肯定,使得每位老师在课堂上都敢于发言,敢于总结与表达我们的想法。通过一个月,多次课程的训练,我们现在对于在英国教学系统中的常用学术用语和表述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形成了一定的概念。
在专业方面,天华的各位老师纷纷深入各自的专业课堂进行听课与观察,一个月以来,通过听课,我们发现了在自己的专业上,有很多教学理念和培养方式与英国的不同。比如年级与专业的设定、培养模块(module)的设计,培养模块层次的建立等等。对于来自英国同行们的不同视角与方法的确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相信在四个月的学习之后,各位天华的教师回归岗位之时,能够给予专业与同事很多值得分享的经验。
(左图为何燕老师在课堂上参与实验右图为参观艺术设计学院的道具模型教室)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赫特福德大学各个相关学院对于我们这次访学十分重视且非常欢迎我们的到来,安排了各类正式与非正式的活动邀请我们参与。比如人文学院、教育学院纷纷组织了各类午餐会,将我们介绍给各自学院的同事与领导,大家畅所欲言,在简朴隆重的氛围中各自围绕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而有时则会邀请大家一起参加专属于某个专业的演讲与研讨会,增进不同专业在英语应用与理解方面的交流能力。
(来自高等教育学院的欢迎研讨会)
(参加艺术设计学院“TVAD Talk”:有关一战之前奥匈帝国服饰纹样与流行的研究)
总之,我们大家的10月,是在充实与忙绿的气氛中度过的,希望能够在接下来2个多月的学习与各类教学活动中,得到更多有用的知识与技能。尤其是各位同仁能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挖掘到相应的特色课程,深入地观察,细致的整理所得,更好为日后天华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