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校110名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又一次踏上了前往歙南深山区的省级贫困村歙县昌溪乡万二村的扶贫之路,这是我校自去年以来的第二批百名大学生前来万二村开展旅游扶贫实训活动。在我校的帮助引领下,一年多来,一个“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小山村,正在努力走出一条旅游扶贫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次偶然,一份支持
说起这次的合作帮扶,其实起源于一条微信朋友圈。2017年,时任安徽省黄山市社科联副主席的吴清健被派往歙县昌溪乡万二村任党总支第一书记,主抓扶贫工作,而恰巧吴清健又是我校管理学院院长程葆青的中学老师。吴清健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布了一条关于万二村的总体情况介绍,程葆青院长注意到了这条信息,立刻与我校领导进行了交流探讨。该想法得到了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随后,我校专业老师与上海户外俱乐部负责人专程赶赴万二村考察调研,发掘当地旅游特色路线。
万二村历史悠久,从明代末年开始,万二村的先民从山外迁徙于此,开山取石,垒石砌磅,硬是在深山坡上依山就势造出了200多幢徽派民居。刻印着历史沧桑的青石板铺就的层层街巷,如血管般纵横贯通、巧妙延伸,三四层楼房随处可见,整个村落气势恢宏、浑然天成!其远远望去,貌似西藏布达拉宫。2017年,经过各方调研,确定了把万二村打造成原生态村落体验、摄影写生、民宿休闲的多元化乡村旅游,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并对外高高举起了“徽州布达拉宫”石头山寨旅游牌子!
旅游扶贫,合作共赢
2017年11月我校管理学院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万二村共同签署“旅游扶贫合作协议”,同时万二村也被列入我校旅游专业的实训基地。天华学院一贯重视学生的实践训练,在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标准中提出了“具有较强的应用专业技能,从事相关工作的岗位实践能力”的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在全校推行由“理论→实践→理论”的交替式教学模式,在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除强调了贯穿四年的实践教学环节外,还明确规定了学生应取得的本专业相关的能力和技能证书。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于2005年,该专业目前共有在校生352名,共培养毕业生900余人,毕业生大多从事旅游行业与教育行业。作为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我校旅游管理专业长期获得上海市教委重点专业建设资金支持,采取“产教融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侧重培养出境领队、旅游电子商务应用型中高级人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外语能力、国际视野、企业运营能力的培养,与上海市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大型旅游企事业单位建立有广泛的合作。
2018年4月17日,我校第一批旅游管理专业100名学生赴万二村开展旅游扶贫实训,期间,我校学生为万二村在吃、住、行、游、购、娱和万二村旅游发展的整理规划设想及民宿设计等方面进行调研,并形成了近200页的调研成果报告;2019年4月17日,我校110名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又一次踏上了前往万二村的扶贫之路,就之前的策划方案进行细化调整。这一系列的调研成果对旅游正在起步阶段的万二村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通过实地调研,旅游专业学生也可以了解到中国乡村的实际情况,加深了对旅游扶贫重要性和可能性的认知,在扶贫工作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
学以致用,回报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万二村是安徽省省级贫困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252人。该村长年以来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茶叶、菊花和外出务工。在天华学院帮助下,去年以来至目前,万二村共接待国内外游客一万余人。万二村民、特别是贫困村民在旅游发展中逐步获益。万二村现有农家乐三家,基本都是贫困村民开办。通过几年的脱贫攻坚, 2017年实现了整村出列。今年仅剩余未脱贫户1户2人。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亲身走进贫困村,在扶贫实践中,鲜活的感受到了党和政府扶贫政策的生命力,在实践中提升了自身的思政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过程中,学校不断创新思想政工作的方式方法,将学生课外活动与思政工作紧密结合,以期释放思政工作的最大优势。
校内学生思政工作中,学校推进“三抓三坚持”:即抓早晚自修教学视频的播放,抓所有学生参与的中英文辩论训练,抓三十部经典的阅读,坚持两支辅导员队伍,坚持德育学分制,坚持发挥学生党员骨干作用。学生推进“三抓三坚持”工作,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特色品牌。
校外学生思政工作中,则通过挖掘各专业实训基地的思政教育资源,拓展思政工作新空间。在此次旅游扶贫实训过程中,我校充分挖掘扶贫工作的思政资源,引导教育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集合,在实践中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