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14日、6月20日-21日分别是上海市幼儿园园长培训班第一期与第二期的启动仪式周,共为园长们带来了三场高质量的讲座与一场“小艺思”工作坊,分别为:上海市教委托幼处处长颜慧芬讲授《“幼有所育”——学前教育政策与发展趋势解读》、上海市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郭宗莉讲授《幼儿园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上海市史坦墨国际科学教育研究中心讲授《融入科学工程实践与计算机思维的幼儿STEM+项目式学习课程》、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学前教育教师向宏兴讲授《幼儿歌曲的选择与教唱》。
“幼有所育”——学前教育政策与发展趋势解读
上海市教委托幼处处长颜慧芬给大家带来研修报告第一讲:“幼有所育”——学前教育政策与发展趋势解读。颜处长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教育管理经历,从上海学前教育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建设方向和课程改革四个方面给学员做了一场有高度、有深度,有引领性的报告,激励了园长们从政府的高度理解教育目标,从教师的身份体味教育价值,从孩子的需求揣摩教育内涵。
幼儿园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
上海市幼儿园园长研修班研修报告第二讲于我校学前教育资源中心举行,由上海市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郭宗莉作题为《幼儿园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的报告。郭所长的报告从“为什么要制定发展规划”、“怎样编制幼儿园发展规划”、“制定规划后如何实施”等三个方面展开,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案例解读,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报告让园长们进一步领会了规划制定在依法办园、规范办园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规划是融合“制定”、“实施”、“评价”、“改进”的系统工程,是共同体成员全程全员参与的团队工程,规划不是纸上谈兵,规划不能一意孤行。报告中所提及的“规划大宣讲”、“项目PK”、“项目招标”、“项目监控”、“成员大招募”等创新举措拓宽了园长们制定幼儿园发展规划的思路,郭所长在讲座中与学员的互动,也让园长们不时地去反思所在幼儿园规划制定的科学性、适切性和可操作性,思考幼儿园持续发展的生长点、特色发展的扬长点。
融入科学工程实践与计算机思维的幼儿STEM+项目式学习课程
上海市史坦墨国际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为园长们带来了“STEM+项目式学习课程”。上海市史坦墨国际科学教育研究中心2014年底成立,旨在通过开展以项目为基础,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以及人文、艺术等跨学科统整的STEM+教育的本土化研究和实践,丰富基础教育内涵,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可供借鉴的研究成果与咨询服务。
两小时的学习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中心张颖老师作“融入科学工程实践与计算机思维的幼儿STEM+项目式学习课程”讲座。她从“STEM与STEM+的发展历程”入手,分SOPPE结构、项目式学习法、工程思维、计算思维四个方面着重阐释了“STEM+幼儿园课程”,以及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综合性评价等内容。并特别选取了“蔬果超市”的案例,分析了项目式学习在促进儿童的观察推理能力与思辨合作能力方面的作用和优势。
第二部分,中心的几位老师以工作坊的形式,带领园长们亲身体验了STEM+幼儿课程。50位园长分为三组,在规定时间内阶梯式错开,完成“蔬果超市”的六大任务。园长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配合默契,沉浸式地实践了STEM+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幼儿歌曲的选择与教唱
“小艺思”工作坊由学前教育学院向宏兴老师为学员带来《幼儿歌曲的选择与教唱》。向老师以一曲问候歌跟园长们互动认识后,简单直观介绍了3-6岁儿童音乐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介绍了人类歌唱“乐器”的构造。随后,向老师用音乐游戏的方式,少量使用奥尔夫乐器,借助拍手、跺脚、拍腿、振臂等身体律动,同时课程中融入了柯达伊教学法的理念,使用稳定节拍、音阶阶梯、符干记谱法(stick notation)等,带学员体验了节奏、音高,二声部、三声部的变化,随着音乐活动的丰富,最终呈现出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英文儿童歌曲。整个课程深入浅出,由点到面到体,立体显示了声乐教学的科学性和儿童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向老师通过精妙的课程设计向研修班的学员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绝伦的工作坊课程。
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