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委领航型园长研修班系列报道之四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19-07-16浏览次数:1481

7月8日-7月12日,上海市幼儿园园长研修培训班开启第五周的课程,为园长们带来了八场讲座与两场“小艺思”工作坊,分别为八场专家讲座:上海市学前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郭宗莉讲授《从<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看园长领导行为》、上海市静安区安庆幼儿园园长温剑青讲授《评价,让幼儿成长看得见——指向个性化教育支持的幼儿发展评价研究》、台湾政治大学副教授徐联恩讲授《幼儿园领导与教师专业发展》 、澳大利亚国家幼儿保育教育质量管理监督局 ACECQA 首席执行官 Gabrielle Sinclair讲授《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Australia(澳大利亚的学前教育)》、新西兰坎特布雷大学教育学院教授Lia de Vocht 讲授《Document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hildren’s Learning(儿童学习的证据与评价)》、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张晓讲授《基于儿童学习与发展视角的有效数学活动》、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大学咨询、教育心理学与研究系副教授,哈佛大学博士薛烨(Yeh Hsueh)讲授《Critical Exploration in the Classroom(探索式教学工作坊)》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April Kendrick讲授《Neuroscience and Early Development (脑科学与早期发展)》;两场工作坊:牛牛成长体育教育平台联合创始人黄楠讲授《运动激发儿童潜能》、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教育学员声乐教师向宏兴讲授《幼儿歌曲的选择和教唱》。

从《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看园长领导行为

7月8日上午,上海市学前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郭宗莉,于图书馆四楼多功能报告厅为上海市幼儿园园长研修班全体学员作题为“从《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看园长领导行为”的报告。郭所长从对园长领导力的认识、明确园长领导的专业定位,以及学习内化《专业标准》,提升园长领导行为三个方面,兼顾幼儿园办学理念和办园实践,对标准进行了详细解读。

报告开始,郭所长提出,园长的角色定位首先应该是一位实践者,在办园与管理这个实践性极强的工作岗位上既不能脱离实际去“掌握理论”,也不能停留于“不需要理论的个人经验”。随后围绕办学理念展开深入讲解:坚持社会主义办园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实施素质启蒙;以德为先,执行职业道德。深入浅出,娓娓道来。

办园实践的专业要求包括专业职责与专业标准两个方面。郭所长通过8个数字故事,每一个都进行案例剖析,对园长领导行为进行深入诠释,全面解析了包括规划幼儿园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保育教育、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关系在内的六个方面园长专业职责。

郭所长讲座内容丰富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园长们对《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寄语园长们通过不断提升自己,更好地落实到创造性的自身行为,成为幼儿园有思想的实践者与能思辨的管理者。

评价,让幼儿成长看得见——指向个性化教育支持的幼儿发展评价研究

7月8日,上海市静安区温剑青园长为100位培训学员做主题报告《评价,让幼儿成长看得见——指向个性化教育支持的幼儿发展评价研究》。温剑青园长主持的教学研究获得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她在报告中以安庆幼儿园13年的研究历程和轨迹呈现了幼儿评价从观念转变到科学实施的收获和成长。

温园长首先介绍了评价带来的理念转变,表达了“评价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评价为了强化对幼儿的反馈,并有效支持每位幼儿个性化的发展,二是评价为了支持教师不断形成课程反思的专业习惯和专业自觉,并获得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三是评价为了不断提升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品质,并让幼儿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温园长重点从“谁来评、怎么评、评了又如何”三个层面,通过丰富的实例、视频、图片、故事,为与会园长分享了“让幼儿成长看得见”的研究过程。

关于“谁来评”,介绍的是“家长、幼儿、教师”的多元主体协同评价产生共同体文化,形成体验儿童成长的评价观的过程。安庆幼儿园从新生家访第一天开始,就让家长参与了评价,由困惑的思考和行动研究,探索了多样化的教师协同家长参与评价的方法;从“提高自我认知,体验成长经历”出发,研究了评价内容的选择、评价内容的呈现、评价的过程与结果,用具体详实的案例,如班级公约、幼小衔接、时间管理小达人、准时入园的方法等,展现了基于年龄特质的幼儿自我评价的方法,不仅内容浅显、图符结合,而且具体形象、通俗易懂。

关于“怎么评”,温园长逐项介绍了安庆幼儿园在研究中形成的三种评价工具:幼儿发展指标解读与观察指引、幼儿评价操作手册、教师观察故事。这些评价工具作为研究成果具有非常实用、可操作性的特点,将在更多的幼儿园加以推广和运用。

关于“评了又如何”,基于证据的优化和行动支持,形成基于优化课程帆布幼儿发展的课程观,建立“幼儿评价-发现问题-优化课程”的循证机制。温园长分别介绍了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从而从提供材料、家长参与、课程设计三个层面提供真正适合幼儿观察和探索的环境。

最后,温园长真诚邀请更多园所一起参与研究,形成开放式学习共同体,让课程影响力不断延伸,更好地提供有利于幼儿未来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土壤!

幼儿园领导与教师专业发展

7月9日上午,来自台湾政治大学幼儿教育研究所的徐联恩教授在天华学院图书馆四楼多功能报告厅作《幼儿园领导与教师专业发展》专题报告,并就他在幼教领域20年的观察研究,与上海市幼儿园园长研修班的全体学员进行了分享与交流,呼吁园长要作好园务领导与课程领导,以及结合幼教理论、研究、实务与政策,引领全球幼儿教育追求卓越。

徐教授首先引入幼儿园的发展史来提出学前教育存在的必要性,园长是幼儿园的舵手与灵魂人物,应通过系统论观点以及多元观点来了解园长应有的素质。

其次,徐教授讲述了幼儿园园长行政管理职能即是为了创建优质幼儿园。他以美国20年的学前教育的发展和理念为主线进行阐述,介绍了一系列代表卓越品质的评量工具,例如全美幼教协会NAEYC(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幼儿园品质认证、QRIS幼儿园品质分级及改善制度、ECERS-R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教室教学品质评量表(CLASS)等工具,以及台湾本土研究的探索。

接着,徐教授引用经典的教育哲学与思维,以及国际上通行的适龄、适性、适文化的教育实践,鼓励园长们对教育科学研究与政策保持敏感,以承担起课程领导力的职能。

最后,徐教授指出,无论是园务管理还是课程领导力,园长们都应该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他向与会园长们仔细解读了台湾的教师专业发展架构。

通过此次报告,学员们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园长对于幼儿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深刻的意识到园长对整个幼儿教育以及专业教师队伍的成长起着关键性作用。报告结束后,徐教授还与园长们就中国文化的传承进行了简单的交流。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Australia 澳大利亚的学前教育

7月9日下午,澳大利亚国家幼儿保育教育质量管理监督局ACECQA首席执行官Gabrielle Sinclair女士在我校图书馆四楼多功能报告厅作题为《澳大利亚的学前教育》的报告,上海市幼儿园园长研修班全体学员认真听取本次报告。报告由天华学院国际交流处处长胡珍主持,ACECQA认证幼儿教师、天华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李艾欣翻译。

Sinclair女士从“教育项目与实践”、“儿童的健康与安全”、“物理环境”、“人员安排”、“与儿童的关系”、“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管理方式和领导力”七个方面,介绍了代表澳大利亚对高质量教育和保育“国家承诺”的《国家质量框架》,以及ACECQA对托幼机构评估和定级的标准和策略;以生动的活动视频,向学员们呈现了突出“归属、存在、形成”的澳大利亚早期儿童学习课程,分析了“基于教学法的课程思考”、“课程的五种学习结果”、“教育者所采用的八种教学策略”、“与年龄相适宜的教学法”等。Sinclair女士还提到澳大利亚早期教育面临的变化与挑战,以及幼儿园园长作为反思性和学习型领导者的重要性。报告内容丰富而具体,有效地回应了学员们对于了解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期待,也引发了大家对中国和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比较,在“基于游戏的学习”、“儿童的健康和发展”、“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关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的培养”等方面,两国学前教育的理念有着很多的共鸣。

现场提问环节,学员们非常积极主动,提问和应答双方默契和谐。园长们就澳大利亚幼儿一日活动的安排、生师比的设定、幼儿是否混龄编班、教师的配备标准、幼儿的在园时间、课程的自主性等问题向Sinclair女士提问,Sinclair女士一一详细作答。

最后,Sinclair女士给在座的园长们抛出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思考题:你们的幼儿园正在做着什么?做得最好的是什么?你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作为一个领导者,你可以和社区分享什么?你可以怎样支持团队和孩子们的学习……带着思考,关于《澳大利亚的学前教育》的报告在意犹未尽中结束。

澳大利亚国家幼儿保育教育质量管理监督局ACECQA是协助政府落实幼儿教育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质量框架》的独立政府机构,为澳大利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提供学前教育政策解读以及培训,为托幼机构提供评估认证等工作。

运动激发儿童潜能

7月10日上午,牛牛成长体育教育平台联合创始人、复旦大学新闻学硕士黄楠带领研修班第二期学员开展“小艺思”工作坊:做孩子的运动启蒙老师——高效提升幼儿体能的秘密,工作坊于天华学院体育馆顺利举行。

黄楠老师首先通过一个短片,指出全球面临的新现状是,我们的孩子可能因为运动不足而寿命比父辈缩短,体育在儿童教育中被严重低估的问题必须改变。随后,黄老师介绍了儿童成长的基本规律包括两个方面,即大自然和小自然。回应了儿童锻炼身体和锻炼大脑是不可分割的,学习和记忆与运动技能共同进化的这一核心主题。他讲述关于锻炼大脑和身体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向大家展示了零时体育课的实证研究。黄楠老师向大家强调0-6岁是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抓住成长的敏感期可以将幼儿的体育价值体现在身体、社会、知识和精神各个层面。

接着,黄楠老师通过互动的形式,从儿童的体适能、复合型运动、技巧类训练与有氧训练、由慢到快与由简入繁、运动启蒙策略等方面向大家揭示了幼儿体能的五大秘密。最后,黄楠老师重点强调了老师在安全意识、儿童心理、环境探索、创造能力、模范榜样、鼓励提问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这次主题活动,各园长充分认识到了体育对于幼儿的重要性,明白了良好的体能可以给幼儿带来一个更好的未来。

Document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hildren’s Learning 儿童学习的证据与评价

7月11日上午,新西兰坎特布雷大学(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UC)教育学院教授、瑞吉欧教育专家及前新西兰国家幼儿教师发展部主任,Lia de Vocht教授于我校图书馆四楼报告厅为上海市幼儿园园长研修班全体学员作题为《新西兰早期儿童教育中的学习记录》的报告。报告由天华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李艾欣翻译。

Lia de Vocht教授首先通过一首新西兰歌曲提出了寄予幼儿成长的愿景,介绍了新西兰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得益于它的游戏教学法、政策法规、政府资金支持、专业发展与研究以及自1996年来全世界首次实施的全国性课程框架《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Te Whariki)。

新西兰的教学法从单纯的发展学视角向社会文化视角转变,学习从“已知的知识”到“产生新的知识”转变。因此新西兰的国家课程强调游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际体验中了解真实的世界。评价也应该使学习“看得见”,能够体现孩子的学习过程,从不同角度来体现(多元评价),需要包括儿童、家长、教师的共同合作。同时,评价也是教师学习和反思的过程。

Lia de Vocht教授继而对教师记录什么、如何记录以及如何建立与家长合作关系等问题进行展示。通过活动实例、视频、图片、故事等,让与会园长感受到新西兰“早期儿童教育中的学习记录”探究过程的重要,以及记录过程中教师的辛苦付出。

通过与Lia de Vocht教授的对话,不仅使园长们了解到教师专业自觉的重要性,同时也给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一个很大的启发:对儿童对话的理解和记录,及在记录中发现孩子的需要和兴趣,要从我们的职前教育培训开始,应该在大学课程渗入,从大学生见实习做起,从理念和行为入手,培养一批能尊重孩子、读懂孩子的学前教育专业老师!

坎特布雷大学始建于1873年,为新西兰历史第二悠久的著名研究型大学,在2020年QS世界大学专业排名中教育专业名列前50名。天华学院希望借助与坎特布雷大学的合作,为上海学前教育界带来更多新西兰早期教育方面的经验交流与互相学习。

基于儿童学习与发展视角的有效数学活动

7月11日下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张晓博士,为上海幼儿园园长研修班的全体学员作题为《基于儿童学习与发展视角的有效数学活动》的报告。张教授的报告展示了他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将他对教育及家庭教育观念独到的见解与园长们进行分享讨论。

张教授首先从政治、经济、国家三个宏观角度提出了学前教育的目的是为幼儿入学做准备,促进幼儿终身学习与能力发展。进而引出今天的主题:基于儿童学习与发展视角的有效数学活动是为了促进幼儿在园期间的数学学习与发展以及促进幼儿进入中小学乃至终身的数学学习与发展。

儿童的学业能力发展是否符合马太效应?我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否幼儿园时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以后大多会越来越好,而幼儿园时成绩差的孩子则越来越差呢?张晓博士用详实可信的研究数据证明很多学前数学课程都可以帮助幼儿做好数学入学准备,但是目前没有研究证明,学前数学课程的效果可持续至中学阶段。

随后张教授用三岁看大效应、补偿效应、路加效应对这一现象做出了解释,指出学前教育更应该培养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张教授分享了自己的从业经验,他认为适宜的土壤以及效果持续能够进行更有效的数学活动。

张教授认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应是成就动机与行为自控相结合,儿童的行为控制能力将影响其终生发展。根据研究指出,幼儿园时的空间能力能够预测小学一至三年级的速算能力,而培养儿童空间能力可以从语言环境、师幼对话、同伴对话等日常活动中进行。数学应用活动能够让儿童感知到生活中数学的作用,让数学生活化,摆脱枯燥的学习的同时也能激发儿童对于数学的兴趣,从而提升其数学能力。

本次报告以学前教育中的数学教育为例,为学员们展示了严谨的科学研究,以及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中关注儿童学习特点及终身发展的重要性。

张晓博士是一位年轻但高产的学前教育研究者,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并任美国幼教协会旗舰学术期刊《儿童早期研究季刊》副主编。同时张晓博士还担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幼儿园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致力于帮助中国父母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Critical Exploration in the Classroom 探索式教学工作坊

7月12日,天华学院图书馆四楼信息共享区,来自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大学咨询、教育心理学与研究系的副教授薛烨用两个半天7个小时的时间,分别为上海市幼儿园园长研修班的第一、第二期园长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典型的哈佛课堂。

薛烨教授本身是哈佛大学的硕士、博士,师承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爱丽诺·达克沃斯,今天他用一个“探索式教学工作坊”的形式为园长们诠释了达克沃斯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带给园长们全新的教育视野和多维思考。

薛教授从自己美国学习的经历说起,简单的几句话让园长们了解达克沃斯教授“教学即研究”思想的核心和基本形式。然后,直接把园长们带入他和两个6-8岁的孩子互动的教学现场观摩。园长们观察的是两个正在做建构游戏的儿童以及他们与薛教授互动的行为。面对不同儿童对于拼建长方体的不同表现这一现象,薛教授没有第一时间指出孩子的问题,打断其思路,反而选择以顺应儿童的思维进行互动。薛教授表示,在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相较于知识和答案,我们应顺应儿童的思维模式,寻找儿童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

“我们是把知识教给孩子,还是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我们教的是孩子还是知识?人类的创造性是怎么来的,教育如何来培养创造力?”带着这些问题,园长们跟随薛教授进入实际操作活动:两三个人一组合作,用各种方法将一个拴了绳子的气球悬浮在空中,线头与地面要刚好接触。园长们兴致勃勃地探索了半个小时,分享了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影响气球悬浮的因素,交流了各种操作方法和不同的观点想法,薛教授在此基础上诠释了达克沃斯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强调学生自己发现、在探索中享受学习、保持探究兴趣、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而课程材料的开发要具有开放性,帮助学生由简单进入复杂、再由复杂回到简单,在探索中学习思考、发现创造。

最后,薛教授强调了课程材料的重要性,教师要在观察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把看到的问题变成教与学的材料,并和学生共同学习。

达克沃斯教学理念是在皮亚杰认知理论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独特教学论,在世界五大洲开始了传播,园长们将有机会在十月学术论坛上与达克沃斯教授面对面交流。薛教授饱含深情的介绍了达克沃斯教授的教育研究,并亲自提供了一个教学现场,让园长们感受到达克沃斯教学中教师的高质量陪伴与支持,对后续的论坛学习充满了期待! 

Neuroscience and Early Development 脑科学与早期发展

7月12日,来自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儿童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April Kendrick博士为上海市幼儿园园长研修班全体学员作题为《脑科学与早期学习》的报告,报告于天华学院图书馆四楼多功能报告厅举行,张云老师翻译。

阿拉巴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简称UA),成立于1831年,位于美国阿拉巴马州塔斯卡卢萨(Tuscaloosa),是一所美国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阿拉巴马大学连续七年被U.S. News& World Report评为美国前50名的公立大学。以全美最美丽的校园之一和齐全的设备自豪,学校里有6个图书馆、9个计算机教室和现代化的娱乐休闲中心。 是阿拉巴马州教育系统中的旗舰大学,在校学生达到34000人以上。

阿拉巴马大学的人类环境科学学院下设有“儿童研究与发展中心”(Child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Center,简称CDRC)。CDRC其主要职能之一便是为幼儿教师提供继续教育和培训。该中心由阿拉巴马州人力资源部资助建立,依靠长期与政府合作的儿童教育相关项目来为各类教师提供培训,真正助力幼儿教师发展。Kendrick博士担任人类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也是儿童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Kendrick博士拥有幼儿发展学士学位、人类发展和家庭研究硕士学位以及发展心理学博士学位。曾在人类环境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任教,并具有10年以上大型儿童保健计划的工作经验,研究领域包括幼儿教师培训、儿童护理、混合家庭、教师对儿童户外游戏的影响,以及建立与家庭的积极关系等。

Kendrick博士本次讲座内容包括了六个议题:大脑如何发育、孩子如何学习、依恋和社会情感交往、童年不良经历、智力游戏、保护性因素与抗逆力。

Kendrick博士首先用一个身体游戏让园长们参与体验,感受大脑神经元的传递连接,用实验研究、图例、TED录像等方式结合详实的科学研究数据,给大家呈现了大脑发育是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从而让大家了解到:大脑发育既有内在基因遗传,也有外在环境影响。也让园长们感知到:在无法改变基因遗传的基础之上,如果通过改变外在环境的因素,来构建一个健康和强大的大脑。

那么,孩子们到底是如何学习的呢?Kendrick博士引用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说明了婴幼儿通过感官学习的有效性,指出了父母教养中存在的“悬停育儿”和“冰壶父母”两种方式对婴幼儿学习的不良影响,也建议幼儿园要多多益善地给予孩子活动的机会。

接着,Kendrick博士讲解了婴幼儿依恋和社会情感交往的多种方式,以及童年不良经历对大脑发育的重要影响,通过一个智力游戏让园长们在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感悟大脑的发育和儿童的成长来源于遗传基因和后天经历,而好教师的价值就在于给孩子提供有利的支持,创建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

最后,Kendrick博士引用了哈佛儿童发展中心的观点:对孩子而言,一个最常见的可以发展抗逆力的因素是与一位可以依赖的父母、看护者或某个成人之间建立一种稳定和忠诚的关系。儿童的抗逆力是各种保护性因素的结合,它来源于成人建立稳定的社区、稳定的家庭、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所以我们必须牢记:我们是儿童发展的专家,父母是自己孩子的专家,教师和父母必须要通过合作才能产生最大的教育影响。

Kendrick博士的讲座深入浅出、精彩生动。她利用了形象化的研究数据和有趣的游戏活动,让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此次讲座让园长们对神经科学与儿童早期学习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能够让大家从大脑发育和生命成长的角度,反思我们的早期教育实践以及作为教育者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地发展。

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