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屈原爱国情怀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记行政党支部“我和我的祖国”系列活动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19-06-05浏览次数:2314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众多场合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力量,并明确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6月4日中午,行政一支部和行政四支部的党员们齐聚在学校文化长廊内,在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开展了一次主题活动。党委组织部部长周凯波、行政党总支书记江芳和语言文化学院学生杨欣受邀参加并出席了本次活动。活动由行政四支部书记马天天主持。

(图1:合影)

活动期间,行政一支部书记屠潇介绍了我国端午节的起源、习俗,以及我国端午节和韩国江陵端午祭的区别。通过解说,党员们了解到,我国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日、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对于端午节的起源一说,民间普遍接受的说法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我国端午节于2009年9月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普遍的过节习俗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栓五色丝线、饮雄黄酒等;韩国江陵端午祭是韩国江陵地区农民在端午节气时间里特有的一种巫俗祭祀活动,并不是特指一种节日,2005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江陵端午祭以大关岭祭神为始拉开帷幕,为期二十天至一个月。活动期间将会举行各种巫法和祭祀典礼,并会举行跳绳、假面制作等传统游戏和体验活动以及精彩的巫俗表演、假面舞、农乐表演等。

(图2:行政一支部书记屠潇在进行现场讲解)

我校语言文化学院学生党支部杨欣同学还受邀着古装为出席活动的党员们简介了屈原的生平和爱国故事。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图3:语言文化学院学生杨欣同学在进行现场讲解)

活动结束后,党员们仍徘徊在文化长廊内,看着展板上爱国篇和奉献篇的诗文,不禁感慨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党委组织部部长周凯波和行政党总支书记江芳表示,很高兴看到党员们能凝聚在支部组织的活动中,在感受传统节日氛围的同时坚定了文化自信。

行政四支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