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2014.1.10
各位领导、各位教职员工:
大家上午好!现在我代表学校行政,对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工作作总结。在过去的一学期,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全体教职工在校党政监领导下,围绕邹董事长期初制定的“年度工作提纲”精神,认真执行学校学年工作计划,在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下,在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落实教学改革举措、招生就业、国际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对本学期的工作做一阐述:
一、二级学院管理起步有序,教学质量和科研工作稳固提高
本学期,教务处、科研处与二级学院密切配合,本着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让学生真正受益的原则,以校院二级管理为契机,努力创立现代教学管理体系,推进专业建设,加强师资规划与培养,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开设创新思维课程和云课程,形成特色的教学方式,工作初见成效。
本学期在校生7351人,分布在213个行政班,25个专业。在教务部门以及二级学院的共同努力下,全校共开出课程538门,计720门次。其中,通识教育选修课54门次课(其中8门云课程),提供可选课位近5000个。所开设的所有课程中没有发生严重教学事故,学生反映良好。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完善规章制度,建立现代教学管理体系
本学期教务处下发了“教学管理文件汇编”、“本科生教学管理规定与实施办法汇编”和“专业建设评估管理文件汇编”,并与二级学院配合落实。同时,召开了第二次教务工作会议,专题讨论校院二级教学管理制度,会后花大力气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和健全教学条线人员队伍建设。这些工作的开展,进一步理顺了校院二级教学管理的关系,为建立现代教学管理体系夯实了基础。
2、以专业评估为抓手,大力推进专业规划和建设
根据市教委通知要求,对日语、艺术设计、电子信息工程、物流管理和交通运输等五个预警专业开展了评估工作。在教务处、质量管处及相关二级学院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五个专业的自评工作,并全部通过了校内外专家组实地评估。
3、成功申报多项科研项目,项目质量大幅提升
近期随着上海市教委民办高校政府专项资金的逐步投入与强师工程的持续实施,我校科研项目的数量持续增长,今年我校共有科研项目394项,目前在研项目164项,累计科研经费1006.9万,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超过200余人。本学期我校成功申报了上海市教委等80多项科研课题,主要包括上海市教委教师产学研践习计划项目15项、上海市教委国内外访问学者项目16项、上海市教委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3项、上海市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项目21项等。
另外,2013年度政府专项资金中有近200万经费专款用于扶持青年教师科研活动,主要投入校内教材建设、校内优质课程、云课堂和课程中心建设以及校内教学改革等65个项目。
本学期我校申报了2013年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项目和2013年上海市精品课程《现代饭店管理》。
二、国际交流寻求新的突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持续推进
本学期,以“专通雅”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富有竞争性的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多种中外合作模式,以及寻求学校与企业、学校与政府部门等合作的可能性。
1、积极探索各种中外合作办学的途径,推进教育国际化
本学期,学校的国际交流工作在国际交流处的统筹管理下,与各二级学院配合,量身定制不同的中外合作合作模式。各学院通过广泛地与国外大学进行交流,在师生互访、引进外教、引进课程/教材、教师培训等方面探讨合作的可能性。目前,由国际交流处牵头,各二级学院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西俄勒冈大学、亚拉巴马州立大学、马里兰陶森大学、德国欧福大学等国外大学正在密切接触,洽谈合作项目。此外,通识学院尝试课程创新,在新开设的四个批判性思维课程和八个云课程中,引进国际名校公开课程。
2、大力推行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本学期,实训处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与二级学院配合,利用专业优势,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学校与政府部门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等人才培养模式,朝着培养实践型人才的方向努力。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的校内实验室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旅游管理专业与洲际酒店集团、物流管理专业与中远物流公司的合作进一步深入;国际商务专业与嘉定工业区电子商务企业建立了初步的合作关系。作为学校与政府部门合作的一种尝试,在相关校领导的支持下,由教育艺术学院具体操作,促成了“天华·闸北”学前教育合作联盟的建立,今后在该联盟的框架下,我校与闸北区教育局将在学前教育及相关领域广泛开展多种合作项目。
3、教学改革取得突破,逐步形成特色的教学方式
通识学院参照国外大学同类课程教学模式,结合专业实际情况,试点开设四门批判性思维训练课,涉及哲学、教育学、中西文化、科学及创新思维等通识教育核心领域,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推动作用。
云学院从通识教育选修课入手,开设8门云课程(通识课),同时选择《计算机基础课程》为试点,由14位老师组成该课程教学团队,录制了十多集系列15分钟微课,通过学生学习的时间、讨论次数、问答完成程度给以测评,将课内外教与学结合起来,构成跨空间、时段,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方法。其它二级学院依照“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的原则,结合专业特点、教师的优势和学生的特长,灵活采用全外语教学、双语教学或用中文教授外文教材等方法。
三、各类大赛捷报频传,招生就业成绩令人鼓舞
本学期,我校师生在各类各级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在个人奖项中,黄蔚老师在“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特等奖;胡玥、卜迅、韦晓英、黄蔚四位老师获“第四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英语教学大赛电子教案大赛”全国一等奖;邢玥老师获得第二十五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全国英译汉一等奖。此外,还有多位师生获得了各类比赛的奖项。在团体奖项中,我校在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比赛以及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女子功夫扇项目(本科组)等比赛中,均获得了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
本学期,分管校领导和招生办努力克服外省市生源急剧增加带来的不可控因素等困难,按照往年积累的经验和上级有关政策,即延续春季招生,逐步扩大“三校生”招生,稳定艺术类招生规模,积极拓展秋季新生的来源省份。
秋季(上海市及25个外省市)计划招生数为1270人,实际录取1292人,报到人数1163人。圆满完成了2013年的招生任务,新生平均报到率达到了95%的规定要求。
2013-2014年度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全国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27万。在现行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下,学校与各二级学院都签订了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就业工作目标、就业工作重点,就业办精心组织,安排了18场对2014届学生的就业指导培训,邀请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资深职业指导师来为学生做就业指导,得到同学们高度认可。就业办还于11月13日组织召开了2014届毕业生大型校园招聘会,邀请124家企业单位来校设摊招聘,岗位覆盖了5个学院22个专业,为1727名应届毕业生寻找就业机会提供了平台。
四、政府专项资金支持有力,教学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本学期,财务处认真领会学校年度工作纲要的精神,围绕学校基本建设和校院二级管理的中心任务,执行稳健的财务制度。努力做好预算分配,提高资金使用率,积极做好2013年政府专项资金相关项目的申报工作,2013年获得了一千五百多万元的政府专项支持。尤其是本学期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制度后,财务处以学科门类、学生数为基础测算综合定额,规范财务制度和资金使用方法,尽可能提高各二级学院合理使用经费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此外,财务处加大对学费的收缴力度,积极做好应收款的清理工作,努力加强对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等的日常管理工作,积极配合校信息化建设,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努力做到资源共享,财务透明。
本学期,资产处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根据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资产采购会议精神,依照政府部门的要求,严格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统筹规划和使用各类专项资金。在校资产采购委员会领导下,做好日常设备预算工作,并多次召开采购委员会会议,研究制定落实各类设备采购计划,确保每个项目都有完整的项目计划、项目执行以及总结,做到有案可查,有章可依。
为保障学校日常工作及各项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经过资产处的努力工作,网络教学与实训平台、沙盘实训平台实验室都竣工完成;日华楼D-CENTER中心也已正式启用,教师发展中心已进入最后调适阶段。此外,资产处还着手为公共机房购置安装各类正版操作系统和软件,使之达到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的标准,并按照实际需要,对多间专用教室和专用机房进行了更新换代和添置设备。
本学期,由资产处网络中心牵头,在校办和二级学院的配合下,我校开始了信息化二期计划的建设,拓宽了校园总宽带,建立了学院信息门户,统一信息中心,设计OA办公系统以及各类管理系统,并逐步投入使用。
五、二期工程加快建设,行政后勤保障配合有力
本学期学校二期工程建设主体结构已基本封顶,在二期工程指挥部的努力下,完成了市发改委立项、规划方案、勘探设计、招标审批和审图报建等一系列手续。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将突击建设第三教学楼,力争于明年9月交付使用,其他两幢建筑也将在此之后逐步竣工。
行政处全力做好二期扩建工程服务工作,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合同签订等前期工作及时跟进,严格审查,并认真做好技术资料的整理与归档。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四确保”,即确保施工安全、确保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进度,确保按时交付使用。
除此以外,行政处还以“安全第一,提前预防”为宗旨,围绕创建绿色、人文、和谐校园为主题,加强车辆管理和绿化管理等工作,做到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后勤部门为确保校园平安也做了很大努力,在物价上涨的大背景下,想尽办法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价廉物美的饭菜,并确保食品安全,没有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勤部门在日常维修、超市及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倾注了很大的心血,使广大师生员工能专心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与学习中去。
以上就是我对学校行政工作的总结。本学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毋庸讳言,我们在以下几方面还要继续努力:
一是校院二级管理机制建立后,还没有充分显现其合力优势;
二是3学期制下学期将试点起步,有很多操作层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三是学科专业建设、教学名师工程以及精品课程建设都需要加强;
四是国际交流作为教育改革与创新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质和量方面都需要加大力度;
五是每个部门、每个员工要树立勤俭办校的观念,从自己做起,逐渐养成节约的习惯。
2014年是马年,马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情奔放、富有效率。我们要通过建章立制,尽可能地把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聪明才智释放出来。让我们全体干部、教师和员工,发扬勇往直前、一鼓作气的千里马精神,在新的一年里,马到成功!
祝大家新年愉快,阖家欢乐!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