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11 学校规划】
考评指标:
Ⅲ-11-26.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十二五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立足服务于国家和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体现办学水平及绩效,彰显学校特色(0.5分)
Ⅲ-11-27.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在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教学科研创新上有理念、有措施、有成效,提高学校学习力、创新力、竞争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0.5分)
指标综述:
天华学院自2005年4月建校,现经历第二个五年发展。在这五年中是抓住关键、做强特色的五年,是沉淀文化、奋勇超越的五年。
Ⅲ-11-26. 制定五年规划,彰显办学水平
建院伊始,董事会和学校党政即共同制定了《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发展规划(2005年~2015年)》,在认真分析社会和地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学校自身发展的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目标,其中包括总体发展定位目标、办学思想目标、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目标、在校生发展规模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教学图书仪器设备建设目标、校企合作办学目标等,并制定了实现发展规划目标八个方面的的保障措施。
学校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基本做到了:办学条件基本到位;教学规范有序,质量稳步上升;管理思路不断创新,内部机制充满活力;重视确立党组织应有地位,积极发挥党组织有效作用。概括起来,第一个五年,是奠定了物质基础,建立了制度规范,形成了办学特色,取得了明显成果的五年,是注重基础、探求特色、略微领先、尚未超越的五年。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定了《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和《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2011-2015年发展规划》。
随着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相继颁布,学校已制定了《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2011-2012学年的重点推进工作之一。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学院提出了2013-2014年的工作思路,以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实施教育国际化为抓手,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充分吸收国外大学教学管理的长处,切实改进各项工作并在落实上狠下功夫,努力实现办学条件达标,为接受教育部办学质量评估奠定坚实基础。
Ⅲ-11-27. 坚持创新驱动,探求特色发展
天华的特色是什么?天华的道路怎么走?参照公办高校的常规,这是最省力的办法,但永远没有出头之日;针对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很艰难而且有风险,但容易形成独特风格,容易出成就。我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
办学理念创新。学校在建校之初就确立了以“诚信、责任”为核心的办学思想,把“探索创新型民办高校发展道路,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专业人才”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以“为做人而学习”作为校训,提出了自己的人才培养标准;提出了教职工的行为准则,“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热爱教育事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学院的品牌、像关心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学生成长”;提出了学生的行为准则,“不忘信守诺言(诚信)、不忘对人友善(仁爱)、不忘父母养育(感恩)、不忘报效国家(责任)”。学校还提出了人才培养特色的具体要求,要求学生具有就业能力、发展后劲和道德智慧,即“专、通、雅”协调发展。“专”是指专业功底和实践技能,培养就业能力;“通”是指加厚基础和开阔视野,保持发展后劲;“雅”是指礼仪品格和社会担当精神,提升道德智慧。具体来说,天华培养的学生应该是讲究诚信、有责任感的“好公民”,应该是找到工作、胜任工作的“职业人”,应该是善于思考、是非清楚的“明白人”,应该是举止文明、富有教养的“儒雅人”,他们走出校门后,能够成为一般社会成员的榜样。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中注意不断地丰富完善,与时俱进。
体制机制创新。民办高校在创业初期,往往是家族制,或者是老同学、老战友、老同事的小圈子。现代大学制度要求教授治校、学术自由、开放包容。为了解决天华学院同样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正在设计这样一种机制,真正让民心的向背决定干部的进退,让集体的意志成为决策的依据。考虑的基本框架是:第一,完善董事会制度。董事的组成人员,创办者占三分之一,其他学校党政领导、社会贤达、教职工代表占三分之二,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第二,改革干部的选拔制度。必须通过下列四个环节:一是提名环节,正副院长、正副处长及正副系主任,除了由董事会、学院领导提名外,群众可联名推荐;二是党委考察环节。三是必须得到教代会70%以上的信任票(当场唱票),才能获得任职资格;四是任命环节,由董事会或院长办公会无记名表决,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才能任命。第三,学习西方名校的委员会制度。建立人事工作委员会、资产采购委员会、财务审核委员会。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希望形成一种局面:没有一人可以随意决策,没有一人能够藐视法纪,没有一人敢于违反民意。让言路畅通,群众敢于说真话和心里话;让贤路畅通,德才兼备的人上得来,平庸的人下得去。
形成专业特色。如何将天华学院“专、通、雅”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学校借鉴国外著名大学的经验,经过全校上下充分讨论,专家论证,制定了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标准,它包含了专业能力和技能、通用能力和技能、心理和道德素质三个方面,共16条。这16条学生能力和素质标准中,突出了三个关键要素:一是加强实践能力,因为天华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二是培养国际视野,因为教育国际化是天华学院今后坚定不移的发展道路;三是教会学生做人,因为这是大学的根本使命,也是当今社会的期盼。我们又根据这16条标准,对学校现有25个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全面修订,并对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作出相应优化,这样就使教育理念在教学和管理两个层面得到落实,让高悬的教育理想最终能够落地生根,枝繁叶茂。专业特色是民办高校的生命力,没有特色就无法发展。民办高校在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时,必须考虑以下三个关键要素:一是市场的人才需求是否旺盛;二是专业本身是否具有较长的生命力;三是本校是否有能力形成领先优势。鉴于上述考虑,天华学院在专业发展中主打三张牌:儿童牌,发展学前教育专业;汽车牌,发展工科类专业;健康牌,发展健康类专业。
严抓质量管理。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受教育者的根本权益,也关系到学校自身的生存,为了真正做到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天华学院从建校第三年开始,先后十易其稿,制订了一整套教学质量保障与测评体系,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学生管理、行政工作、后勤服务、党组织建设等各部门联动,从全局上重点遴选出125个质量控制点,建立评价标准,制订规章制度,确定工作流程,并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开发了大学生成长、教务管理、课程中心等比较完善的网上质量测评诊断系统,学校还设立了专门的质量监督机构,由多名全职且富有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组成质量管理处,理性、系统、务实地扭住教学质量不放,出具全校性量化的质量评价报告,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检查、诊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