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大天华学院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发布者:文明办发布时间:2014-12-22浏览次数:103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行政工作总结

201474

本学期,学校行政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教育改革创新的政策,领会董事会的有关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发展总目标,在学校基本建设、推进教育国际化、教学改革创新、规范化建校、标准化管理等方面,竭尽全力,狠抓落实,在确保常规工作正常进行的同时,寻求突破与创新。下面从几个方面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归纳总结。

一、保证质量,二期工程竣工在即

学校教学区二期扩建工程是本学期的头等大事。为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教育用地标准,在董事会的正确决策下,在二期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具体指挥下,学校如期取得了第三教学楼、大礼堂及其附属设施以及图书馆大楼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并在保质保量、文明施工的同时,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各类配套设施的采购、安装以及工程造价的核算等一系列的工作,力争全部工程于今年9月前能顺利完成。为使整个教学区用房的分配调整以及搬迁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学校各级领导广泛听取二级学院及职能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统一调配,兼顾特需,努力使这项工作万无一失。另外,第二批新征用的地处校园东北角的76亩建设用地,有关征地手续也已在本学期开始申办,争取在2015年内办理完成。届时,学校有望基本符合教育部制定的教育用地标准。

二、拓展渠道,教育国际化进程稳步进行

推进教育国际化的根本目的还是落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实践人才这一层面上。本学期,学校以中外合作项目为切入点,扎扎实实开展工作。校领导亲自挂帅,国际交流处与有关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做了大量的联络、协调以及材料准备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其一是学校与美国西俄勒冈大学合作举办的视觉传达设计和学前教育两个专业,已顺利通过上海市教委评审,并已向教育部申报。其二是不断拓展中外合作渠道,与海外的教育机构广泛联系、接触。目前与美国太平洋大学的财务管理专业的中外合作项目以及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的中外合作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并拟于今年九月份正式向市教委申报。同时,“31”中外合作项目也在逐步推广,这一项目为大四学生提供机会,在国外合作大学进行第四年的学习,并能获得部分认可学分或双学位。目前已有学生成功申请到西俄勒冈大学的31经管类双学位项目。其三是通过校领导及国际交流处等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经市外国专家局审核和实地考察,学校获得了“聘请外国专家单位资格认可证书”,从而为推进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使学校今后在国际交流,尤其是聘请外教等方面的工作更加合规高效。

三、齐心协力,各项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截止本学期末,全校在校生共计7297人,分布在27个专业,212个行政班。学校共开课程562门,计1026门次,其中,全校公选课71门次(含8门次云课程),提供可选课位6000个。安排学生重新学习近7167学分,共有1390多人次参加重新学习。

2014届秋季毕业班52个,应毕业学生1714人,截止201471日,有1643人获得毕业资格,毕业率96%;截止本学期末,国内外考研人数共有45人。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1172人首批获得学位申请资格,占已毕业人数的82%

小学教育德语两个专业本学期成功取得了上海市学位办的学士学位授予权,从而使我校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达到23个。此外,国际商务物流管理两个专业通过了上海市学位办学士学位授权复核检查。

本学期,教务部门以新修订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为标准,加强毕业论文的管理,保障学位授予的质量,学位管理办公室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复核工作管理办法》要求,开展2014届毕业论文的复核工作,共抽取毕业论文148篇进行审核,其中142份审核通过,6份未通过。同时,全校评选了15篇优秀论文。

本学期,我校考点举办了大型社会考试有普通话测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日语专业四级考试,完成了上海市计算机等级报名工作。教务处组织开展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申报工作,目前已通过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的实地检查,并已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审批。

四、苦练内功,专业评估工作全面铺开

本学期,根据市教委关于开展高校本科专业评估工作的有关规定和校董事会有关第三方评估的指示精神,质量管理处协同教务处、相关二级学院,在分析总结第一批专业评估工作的基础上,着手第二批5个专业达标评估工作,认真准备材料,查漏补缺,融会贯通,力求规范。评估当日,校内外专家采取听取汇报、审核材料、走进课堂、师生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被评专业的情况。经过专家的最后审核,5个专业最后都通过了评估。另外,汉语言文学也同时接受了新专业检查,专家们对其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指标均给予了肯定。此次评估,各位专家对第二批专业的总体办学情况评价良好,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并给出了整改意见。校领导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专家们的意见,正在对需要整改的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并逐条予以落实、解决,使评估真正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效果。

五、注重实效,教学改革创新任重道远

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最终目的还是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此,学校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大、加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力度和进程,并狠抓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是以健康类专业为突破口,结合国家中长期发展需求和当前就业市场的需要,针对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各大医院和疗养院紧缺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现状,借鉴华师大的相关课程体系和经验,积极申报新专业,目前已向市教委申报“教育康复学”新专业。接下来在已有的康复治疗学专业基础上,成熟一个,申报一个,争取逐步形成健康类专业学科群,使之成为学校真正的重点学科、特色学科。

二是大胆探索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新路子,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由教务处牵头制定方案,计划从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开始,为2012级大二和2013级大三学生开展第二专业教育,并加大实践能力课程的比重。首批计划拟开设的辅修专业有“应用心理学”、“小学教育”、“艺术教育”等9个专业,目前正在制定相应的辅修专业培养方案,下学期初提交校务委员会审议批准。

三是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并始终以培养学生实践性能力为重要标准。有关二级学院,如工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等,与实习实训处密切合作,资源共享,通过与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广泛合作交流,采取见习、实习、校内技术技能竞赛以及教师把真实项目带到课堂和企业实践中去等形式,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特别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和上海市的各类比赛,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和动手能力,学生从中受益匪浅。其中在上海市第四届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中,工学院3个队进入决赛,2个队荣获三等奖,1个队获得优胜奖;管理学院学生参加了“网中网”杯全国大学生财务决策大赛,获得本科组二等奖;管理学生参加了第三届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获得团体一等奖;尤其可喜的是,本次在美国举办的“2014年世界头脑奥林匹克总决赛”中,我校代表队荣获铜牌,为学校争了光。

四是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向纵深发展,着手筹建教学改革项目库,即:对应市教委的7个系列,把学校所有项目分为综合科研类、师资建设类、精品课程类、实践创新类四个类别和学院一般、学校重点和市级特色三个级别,实行分类、分级管理。近期教务处、科研处组织了2014校级精品课程(教学名师)评选活动,经过二级学院推荐、教务处审核、专家评审打分、校务委员会审核等程序,共评选出9门校级精品课程,8门重点建设课程,推荐申报市级精品课程1门;遴选出学前教育、汽车电子、质量保障等富有竞争力的项目,积极争取申报市级乃至国家级优秀成果奖项。

五是为迎接2016年教育部教学验收评估,由校领导挂帅,教务处、人事处共同筹备举办教学管理干部培训班,并为此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以“遵守规范、精细管理,迎接2016年教育部验收评估”为主题,邀请市教委、上海师大、上海教育评估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来校作系列讲座。培训计划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培训已于627日正式开始。学校希望通过培训,找到差距、制定措施,优化制度,提升档次,真正把专业培养计划修订、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项工作落到实处。

六、精细规范,规范化建设更上一层楼

本学期,在董事会的指导下,在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学校顺利通过了上海市社团局的评估,并取得了最高等级――上海市5A级社会组织,从而成为上海市获得这一殊荣仅有的2所民办高校之一。此次规范化建设评估是对学校9年来办学历程和发展的一次很好的回顾和检阅,也是一次自我提升的过程,对学校内部的机构建设、内部治理等方面都是一个很好的梳理和提高,尤其是通过此次评估,进一步推进了学校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从而使学校在内涵建设和外延扩展方面更上一层楼。

质量管理处、教务处结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和市教委“上海高校本科专业达标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对学校原有的第三版“质量保障和测评体系”进行了完善、修改,共修改58处:其中“A0全校总体质量保障体系”45个要素修改了11个,“A1教学部门质量保障体系”70个要素修改了47个,最终形成第四版“质量保障和测评体系”。第四版比第三版更加完善,更具有操作性,更有利于对学校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也更加与“内容全面、目标清晰、重点突出、细节分明、过程控制、闭环反馈”的民办高校标准化管理体系相匹配。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决定申请成为上海市民办高校标准化试点单位,并已将相关材料上报市教委,如申请成功,必将使学校的标准化管理水平站上一个新的台阶。

七、有序开展,推进招生就业、财务、资产及信息化等工作

2014年招生工作已经全面启动,近期基本完成外省市、尤其是生源大省的招生咨询和宣传工作。同时上海本地的三校生的录取报到工作也已顺利完成,实际报到人数为307人。

就业指导中心积极开拓市场,多渠道、多方面与企业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精心组织了校园招聘会,有近上百家单位参加了招聘,包括各类企业、学校、金融机构等。招聘会上,各类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达1840个,共收到学生简历3582份。此外,为提高就业教师的咨询、指导水平,就业指导工作中心还组织选派了七批共28位老师参加中级咨询培训、中级创业培训、中级课程培训(同济班、立信班)。通过共同努力,今年学生就业率达到79.62%(去年75.67%)。

财务处在做好财务常规工作之外,着手重新修订“财务审批权限制度”,完善财务报销审核工作流程,完成2014年政府专项资金的申报及专家答辩工作,并开始制订20142015新学年财务预算方案。

本学期资产处按计划、按要求,完成了资产设备采购、政府专项资金的申报和采购、推进信息化、建设二期工程,各类设备的日常维修等工作,并努力探索科学的资产设备管理制度。网络中心在校办、党办的配合下,开发并全面启动了OA办公自动化系统;对校园网的主页进行了更新,同时推进各二级学院尽快建立各自的子网页。

行政处努力增强服务意识,在水电及其他教学设施的日常性检查维修、低值易耗品的管理、绿化养护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为二期扩建工程提供服务方面工作到位,从而为全校教学、生活以及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