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稿:两学一做 | 师德标兵专栏·韩苏曼

发布者:天华学院发布时间:2016-12-02浏览次数:34

两学一做 | 师德标兵专栏·韩苏曼

2016-11-23

2015-2016学年度,全校教职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中,辛勤耕耘,锐意进取,取得了可喜成绩,涌现出了一批爱岗敬业、立德树人、严谨笃学、无私奉献的好教师。为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深入,为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发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努力践行“为做人而学习”的校训精神,学校开展了“师德标兵”评选工作,李娟、韩苏曼、胡玥、周丽婕、聂晓晶、刘敏、盛术俊等7名教师被授予“师德标兵”荣誉称号。就让小编带大家去一睹他们的风采。

韩苏曼老师,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小学教育专业专业主任

研究生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

获奖经历:

2013~2014年在我校两优一先”评比中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2015年第一届“翻转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大赛中,荣获“优秀教学设计奖”

2015~2016年度获“师德标兵”称号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当我们进入办公室时,韩老师仍在专心工作,并没有察觉到我们的到来。她认真的神情好像一副精致的古典油画,和着黄昏湿漉漉的空气在这间办公室里翩然起舞。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韩苏曼老师告诉我们:站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一直是自己的目标。因此,不论是在大学还是读研期间,她都选择了与教育相关的专业。为的就是用自己的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做学生们的引路人,教给他们更多有用的知识。

最初来到学校,她担任的是辅导员的工作。在韩老师看来,这几年的辅导员工作非常重要,不仅使她懂得了学生们的所需所想,也为她的授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方便学生消化理解,韩老师在课堂上有着自己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例如上课时,老师喜欢分享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又引人入胜的例子。这既能让同学们汲取到知识,也能开拓学生的眼界。因此在她的课堂上找不到一个睡觉或是玩手机的学生,有的只是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

韩老师笑称自己授课时比较有“高冷范”,但在“高冷”、“严肃”、“规范”的教学风格下,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学生们对韩老师的喜爱和认可。“大学生们都有自己的判别能力。一个老师课堂教学是否用心,是否真的能让人受益,是否能带给你课本知识以外的启迪,这些都是他们能直接感受到的。”

为此,韩老师不断地要求着自己,精致着自己的教学。她是真的很喜欢教学,以学生为本,挥洒着自己热与诚。

约访韩老师可以说是几个老师中最为困难的,因为每周她都会抽出时间去小学里进行听课、试讲、课题研讨等活动。至于为什么在繁忙的大学教学工作中,仍要给自己增添工作量,韩老师告诉我们,这缘于责任。

“学者必求师,从师者不可不谨也。”韩老师所教专业是小学教育,为了对这些未来的小学老师们负责,韩老师参加了“产学研”项目,力图从亲身实践中为学生们摸索专业规律。因此,亲身体验小学老师的职务、感悟作为小学老师应有的素质与技能,在她看来是必不可少的。

韩老师坦言,真正面对大学生和小学生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生群体时,自己也曾在转换中遇到过一些不适。“看到一群可爱的小学生,起初是很开心的。但一个是萌娃,两个是萌娃,一群孩子或许就是‘小魔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就要努力想出自己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相较于大学生,韩老师认为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是比较弱的。这时候就要想方设法的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然后通过鼓励和表扬对他们进行较为温和的引导。所以除了传授大学里的专业技能以外,怎样管理好课堂纪律、调控班级气氛,也是韩老师教授给学生们的重点内容。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韩老师是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她总是希望完善自己的不足,不断的充实自我、对学生负责、对自己的事业负责。学无止境在她看来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更是她这位老师应该时刻铭记的。

韩老师是一位大学时就入党的老党员。她坦言自己的入党动机很是单纯,仅仅是想为身边的同学和老师服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如今看见很多大学生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韩老师很是欣慰。但同时她也告诫我们不要急功近利,要把对党的热情止于入党前,服务的思想要落实到生活中去。就拿学习方面来说,学习成绩不一定要拔尖,但是一定要有努力认真的态度,起到带头作用,感染身边的同学,为校园带来积极的能量。

作为一名教师党员,韩老师一直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事,她自己一定会提前做好。对于学校组织的党建课程、活动、会议等,她从不缺席。她还会经常参加学生党员们组织的活动,帮学生们做入党介绍人,与学生谈心等,发挥自己教师党员的作用,增强自己的党性修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老师在赋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在传授属于自己的处世之道,以自身影响着这些孩子。她的言语尽管质朴但十分有力,透露着对教育的赤诚,也蕴含着如阳光般的温暖。在这四年的时光里,能遇到这样一位严以律己的良师,或许是一种莫大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