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行政工作总结
本学期,校行政班子认真学习领会邹董事长8月25日的指示精神,认真落实董事会工作纲要,以“天华陪伴你成长”系列视频拍摄为主要工作抓手,带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以此促进“翻转课堂”建设,渗透至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国际交流、招生就业、教学创新、课程改革等方方面面,各项工作成绩显著。
一、增强实力,促进学校事业稳步发展
(一)招生就业工作稳中求进
2014年,在校领导的指导和各部门、二级学院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学校继续参照以往实行的在上海地区和外省市招生的模式,通过招生宣传、编制招生来源计划方案,实施招生计划等方式,圆满完成了全年的招生任务,总计录取人数为2293人,比去年有很大提高。其中上海市招生计划数为780人,实际录取人数为914人,录取率为117.18%,实际报到人数为904人,报到率为98.91%。外省市招生计划数为1320人,加上从市教委争取到的名额58人,实际录取人数为1378人,录取率为104.39%,实际报到人数为1248人, 报到率为90.57%。
2014年,学校共有毕业生1712人,截止至2014年8月25日,就业率为96.79%,比去年提高1.94%;签约率为85.05% ,比去年略有下降。春季毕业生共54人,就业率为98.15%,签约率为75.93%;秋季毕业生有1658人,就业率96.74%,签约率85.34%,总体就业率与签约率基本与去年持平。可喜的是考取研究生的49名同学中,不乏被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大学、悉尼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和美国太平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录取。
(二)学校二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
本学期,在学校二期工程指挥部的领导下,在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教学区二期工程已顺利完成,并部分投入使用,其中光华楼全面投入运行,教育与艺术学院已总体搬迁至此办公,同华楼的各类会议室也陆续投入试运行。资产处和相关部门的努力,基本完成二期工程后续配套设备设施的配置工作,并为已投入使用的新大楼内的办公室和各类会议室购置了办公设施和用品。新大楼的投入使用,大大缓解了学校教学、办公以及会议场所的压力,从而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三)政府专项、学费收缴工作到位
本学期,财务处根据“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稍有超支”的原则,编制了2014-2015学年校内预算,加大学费的收缴力度,圆满完成了14秋季新生及11秋、12秋、13秋老生的收费工作,学费收缴率高达99%。是历年来收费率最高的一次。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政府专项对学校的扶持力度也逐年加大,资产处对政府专项资金的使用严格把关,科研处加强项目管理,各项目组尽心进责,使得学校的政府专项项目能够正常开展和运行,极大地支持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本学期,资产处在政府专项的资金使用方面做了几件事:一是完成了2012年政府专项资金收尾工作,梳理了2012年、2013年、2014年政府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其中2012、2013年共完成政府专项24项,使用资金531.8万元;2014年共完成政府专项20项,使用资金359万元,二期工程专项5项:97万元,日常经费14项:196.3万元,维保费4项:18.3万元。二是购置了2013和2014年政府专项各类设备设施,三是新签有关设备供应合同67项,新增设备合同总额:1202.4万元。制定了2015年政府专项设备采购预案。
(四)班级、课程数量持续增加
本学期,在校生7731人,分布在225个行政班,25个专业。全校共开出课程544门,计1411门次,其中,通识教育选修课70门次课(其中1门云课程),提供可选课位5479个。学生重新学习学分近 6872个,共有1411多人次参加重新学习。与上一学年相比,学生增加了380人,班级增加了6个,课程增加了721门次。
(五)国际交流工作紧抓不懈
本学期,国际交流处和各二级学院密切配合,寻求中外合作办学的突破点,利用师生互访、引进外教、引进课程/教材、教师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国外大学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先后与美国西俄勒冈大学、美国蒙哥马利奥本大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美国约拉马利蒙特大学、德国欧福大学、日本福井大学洽谈合作项目,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其中教育与艺术学院和美国西俄勒冈大学的学前教育合作项目已获批;管理学院与美国太平洋大学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合作项目也已经进入了材料准备阶段;学校与西俄勒冈大学的3+1经管类双学位项目已全面展开。这些合作与交流,标志着学校国际教育事业跃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二、迎接评估,完善日常管理规范化
(一)举办教学管理干部培训班
根据董事会要求,本学期学校统一组织教学管理干部系列培训,采取专家辅导报告、校领导主题报告、小组研讨、阶段归档、撰写整改行动方案、拟定修订制度的形式,对学校各级领导、中层干部以及全体教学管理人员等校等100多人,进行系统培训,通过教育部评估指标体系与政策解读辅导、规范和精细化管理制度辅导和细化管理措施三个阶段的培训,使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学管理人员提高真正从思想认识上、管理水平上、业务能力上及规范办学上作好迎评准备。
本学期,为迎接2015年教育部教学验收评估,我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25个专业的专业主任,学习教学计划的制订与管理、专业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操作实务;邀请上海师范大学原教务处处长刘民钢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刘晓敏、上海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陈昌来、上海师范大学财务处处长禇贵忠、山东商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鑫教授、上海商学院教务处处长陈敏教授等校外专家来校举办讲座6 次;开展专业负责人系列培训;组织了教学秘书管理与信息化讲座4次。通过全校动员、周密的制定计划、有步骤的分三步进行,提高了教学管理干部的管理能力与理论水平。
(二)加快信息化工作进程
本学期,资产处、校办与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共同努力,完成了学校主网站的更新和各部门子网站的重建或更新。建立了学校短信平台,开发了人事系统、毕业管理系统和招生等系统,并已全部投入试运行。通过这些努力,实现了信息统一、身份统一认证,使得学校的各种数据已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平台,信息孤岛的现象得到解决。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又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提升标准化水平
本学期初,政府专项 “民办高校标准化管理研究和试点项目” 正式开题,该项目的子课题——教学数据动态平台建设在质量管理处、教务处等部门的努力下,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预计该项目可在2015年5月结题。
作为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另一重要举措,学校决定接受市语委评估组来校进行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为迎接评估,在校领导和校语委的领导下,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通力合作,为把语言文字工作融入到学校日常工作、教学课程体系和学生日常管理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全校上下齐动员,积极准备材料,认真查缺补漏,努力营造规范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12月18日评估验收当日,学校各部门认真做好评估小组的接待工作和评估材料的归类陈列工作,评估组通过座谈会、查阅资料、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书面测试等形式,对学校近年来的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运行情况以及校园语言文字应用状况进行了全面检查。评估组对学校各级领导以及全体师生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度给予高度评价,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开展情况也给予充分的肯定。
本学期,根据市教委有关本科专业达标评估工作的有关指示精神,由质量管理处牵头,邀请第三方专家评审小组于2014年12月26日来校对英语、机械自动化、日语与国际汉语教育专业进行第三批专业达标评估,专家组对四个专业递交的自评报告、简况表等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审核,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此次评估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教学标准化建设的步伐。
三、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本学期,教务处紧紧围绕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这一中心任务,在教学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精细化上狠下功夫,“有形有实”地将天华的教育理念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一)以重大内涵和重点建设项目推进专业建设
本学期,五个重大内涵和重点项目已经预结题,其中四个项目完成质量出色,将在2014年得到政府专项的追加资金。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教务处重新建构四年制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从而使专业建设跃升到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高度。
(二)修订2015级学生培养计划
本学期,教务处与相关二级学院共同努力,通过对毕业生和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以及对国内外高校同类专业与标杆学校进行了深入了解,之后,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来修订优化2015级学生培养计划,把培养目标、学生能力、课程体系以及践行“为做人而学习”的育人理念融入到本科培养计划之中。
(三)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获批
本学期,在教育与艺术学院和工学院的努力下,经过竞争答辩,学前教育和汽车服务工程两个专业作为应用型本科教学试点专业,获得市教委审核批准,并得到每年每个专业380万的政府专项资金,这两个专业的获批,为学校教学创新和专业水平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拍摄视频,实践翻转课堂教学特色
(一)“天华陪伴你成长”视频拍摄工作有序进行
本学期,在邹董事长的亲自指导下,在相关校领导和教师的引导参与下,“天华陪伴你成长” 视频拍摄工作稳步开展,全体参与教师在龚春蕾副校长的带领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投入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精力编写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形式、撰写文案、脚本等,工作卓有成效。12月至1月完成了5集样片的素材摄录和初剪篇审核,1月5日起进入正式录制阶段,目前,正以每天4集的速度录制,预计至2月10日可完成800集当中的75-100集的摄录工作。“天华陪伴你成长”系列视频的推出,必将对提高学生素养,推进教学改革以及改进学风和校风有着深远意义。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特色不断凸显
本学期,通识学院继续参照国外大学同类课程教学模式,结合专业实际情况,着力扶植设计思维系列、批判思维训练课系列、云课程系列和全英语课程系列,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精品课程与名师讲坛。学校向各二级学院下达的83万元,继续资助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建设计算机与通识教育“云课堂”,组织申报173门课程参于国内外优秀视频、慕课与翻转课堂的建设。特色课程的开设、新颖的授课方式,促进了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建立团队,实施教学科研攀登计划
本学期,作为教学科研攀登计划的重要抓手,在校领导和科研处、人事处、教务处、各二级学院的共同努力下,组建了由名师领衔的22个科研教学团队。目前以通过恳谈会的形式完成了对每个教学团队的指导,将逐步形成体现天华特色的“拳头” 项目,旨在培育一批市级乃至国家级的精品课程,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重点专业。
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学校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工学院,计算机专业陈佳雯老师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课程,被评为“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 ,实现了突破。在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首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总决赛中,我校李娟获艺术类组一等奖,梁洁获基础课程组二等奖,胡声丹获基础实验教学组二等奖,宋群芳获艺术类组二等奖,胡雅楠获基础课程组三等奖,聂晓晶获基础课程组三等奖。网络工程专业2011级学生余波、张磊和李伟组成的团队荣获“奥派电子商务运营大赛”全国二等奖。教育学院组织学生在“绚丽年华第七届全国美育成果展评”,教师获得一等奖四项、二等奖四项;学生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28项。管理学院学生在“寻找中国管理与信息化三好生”暨第八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获本科组全国二等奖、上海市一等奖;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获第二十六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全国优秀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本学期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二十六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颁奖典礼,得到了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的高度评价,获得了“组织承办奖”的殊荣。我校师生一如既往,在这届赛事中取得佳绩,其中英译汉组比赛中,王广华、卜迅、陆凌云、李艳艳、于晓晨等老师名列前茅,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的殊荣。房珊、施灿灿、张深深等学生获得了优秀奖。此次颁奖典礼得到了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上海教育电视台在晚间新闻节目进行了专题报道。
作为科研成果的重要体现,学校科研项目的数量逐年增加。本学期,全校在研项目476项,相较于去年增加了82项,其中“上海市民办高校重大内涵建设与重点项目”即将进行结题验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重点教学改革” 项目2项、“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项目5项、“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13项、“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1项、“上海民教协会课题”2项、“国内外访问学者”项目6项、产学研践习计划项目9项等。同时学校设立了校级优质课程建设项目13项、全英语教学改革项目9项、重点教学改革项目15项、重点教材建设项目26项。科研项目数量的增多,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六、做好保障,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本学期,资产处购置宇通大客车和中巴车各一辆,为教职工上下班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为新进教师配置各种办公用品;为新增、改造、搬迁办公室或实验室配备文件柜、沙发,电话安装、移机以及网络设施等。
行政处以“安全第一、提前预防”为工作目标,安全问题常抓不懈,做到分级管理,量化考核,责任到人,确保了本学期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调整全校的绿化景观规划,尤其是完成了二期工程建筑周边的绿化布置,确保学校各类绿化布局的美观,为构建绿色校园做出了贡献。
实习实训处在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外,努力开展技能培训和竞赛。图书馆克服困难,保证了开放时间,并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查询和检索资料的服务。并为搬入新图书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后勤部门想尽办法为广大师生提供价廉物美的饭菜,确保食品安全,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在超市及物业管理的服务及其日常维修工作方面也倾注了很大的心血,为使全校师生专心投入到工作学习中提供了强有力的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