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发展战略】
考评指标:
4-12-39. 制定学校中长期、“十三五”等发展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办学定位科学,形成对接国家、上海和行业需求、与办学定位相匹配的发展目标。(1分)
4-12-40. 承担国家和上海教育综合改革任务,学校重点改革项目明确并有效落实。(1分)
指标综述:
2016年,是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后十年高速发展的起始年。学校各级领导及全体教职工严格按照学校发展规划确立的目标任务,践行办学理念,实现办学目标。
4-12-39. 制定发展规划,彰显办学水平
建院伊始,董事会和学校党政即共同制定了《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发展规划(2005年~2015年)》,在认真分析社会和地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学校自身发展的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目标,其中包括总体发展定位目标、办学思想目标、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目标、在校生发展规模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教学图书仪器设备建设目标、校企合作办学目标等,并制定了实现发展规划目标八个方面的的保障措施。
2015年,学校建校十周年。前十年,是创立办学理念,奠定发展基础,初步形成特色,树立进取风气,取得较好口碑;后十年,是完善办学理念,夯实发展基础,形成鲜明特色,凝聚全校人心,成功打造品牌。这就需要一种眼光和志向,制定长远发规划,描述未来的蓝图;需要一种脚踏实地的精神,在教学、管理、服务上有质的飞跃。
2015年10月23日,学校在明华楼报告厅召开全体干部会议,学校执行董事长石伟平、特别顾问陆建非,就学校十年发展规划编制进行动员。执行董事长石伟平阐述了高校发展规划编制的理念与思路,从诊断、设计、执行和评价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编制规划的基本过程与具体方法,同时对规划编制的流程与体例进行了说明。学校特别顾问陆建非讲解了学校发展规划编制的名称及参考文献,强调了规划编制工作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总结经验、校院互动,指出规划要立得实、望得远、走得稳,要有可接受性、可检验性和可实现性,文风要规范、严谨、适宜、得体,并部署了规划编制工作的流程及时间节点。学校于2016年6月完成《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发展规划(2005年~2015年)》。
在制定十年发展规划基础上,学校又专门组织编写小组,由校领导挂帅,党政办公室具体负责。在董事长的指导下,在各部门、二级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认真思考,深入调研,多层面研讨,集思广益,最终形成“十三五”规划文本。“十三五”规划对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重大任务与举措以及面临的突出问题都有明确的表述和支撑材料。学校上下达成共识,共同努力,实现“十三五”制定的目标。
4-12-40. 坚持创新驱动,探求特色发展
天华的特色是什么?天华的道路怎么走?参照公办高校的常规,这是最省力的办法,但永远没有出头之日;针对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很艰难而且有风险,但容易形成独特风格,容易出成就。我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
办学理念创新。学校在建校之初就确立了以“诚信、责任”为核心的办学思想,把“探索创新型民办高校发展道路,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专业人才”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以“为做人而学习”作为校训,提出了自己的人才培养标准;提出了教职工的行为准则,“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热爱教育事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学院的品牌、像关心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学生成长”;提出了学生的行为准则,“不忘信守诺言(诚信)、不忘对人友善(仁爱)、不忘父母养育(感恩)、不忘报效国家(责任)”。学校还提出了人才培养特色的具体要求,要求学生具有就业能力、发展后劲和道德智慧,即“专、通、雅”协调发展。“专”是指专业功底和实践技能,培养就业能力;“通”是指加厚基础和开阔视野,保持发展后劲;“雅”是指礼仪品格和社会担当精神,提升道德智慧。具体来说,天华培养的学生应该是讲究诚信、有责任感的“好公民”,应该是找到工作、胜任工作的“职业人”,应该是善于思考、是非清楚的“明白人”,应该是举止文明、富有教养的“儒雅人”,他们走出校门后,能够成为一般社会成员的榜样。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中注意不断地丰富完善,与时俱进。
体制机制创新。民办高校在创业初期,往往是家族制,或者是老同学、老战友、老同事的小圈子。现代大学制度要求教授治校、学术自由、开放包容。为了解决天华学院同样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正在设计这样一种机制,真正让民心的向背决定干部的进退,让集体的意志成为决策的依据。考虑的基本框架是:第一,完善董事会制度。董事的组成人员,创办者占三分之一,其他学校党政领导、社会贤达、教职工代表占三分之二,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第二,改革干部的选拔制度。必须通过下列四个环节:一是提名环节,正副院长、正副处长及正副系主任,除了由董事会、学院领导提名外,群众可联名推荐;二是党委考察环节。三是必须得到教代会70%以上的信任票(当场唱票),才能获得任职资格;四是任命环节,由董事会或院长办公会无记名表决,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才能任命。第三,学习西方名校的委员会制度。建立人事工作委员会、资产采购委员会、财务审核委员会。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希望形成一种局面:没有一人可以随意决策,没有一人能够藐视法纪,没有一人敢于违反民意。让言路畅通,群众敢于说真话和心里话;让贤路畅通,德才兼备的人上得来,平庸的人下得去。
形成专业特色。如何将天华学院“专、通、雅”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学校借鉴国外著名大学的经验,经过全校上下充分讨论,专家论证,制定了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标准,它包含了专业能力和技能、通用能力和技能、心理和道德素质三个方面,共16条。这16条学生能力和素质标准中,突出了三个关键要素:一是加强实践能力,因为天华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二是培养国际视野,因为教育国际化是天华学院今后坚定不移的发展道路;三是教会学生做人,因为这是大学的根本使命,也是当今社会的期盼。我们又根据这16条标准,对学校现有25个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全面修订,并对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作出相应优化,这样就使教育理念在教学和管理两个层面得到落实,让高悬的教育理想最终能够落地生根,枝繁叶茂。专业特色是民办高校的生命力,没有特色就无法发展。民办高校在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时,必须考虑以下三个关键要素:一是市场的人才需求是否旺盛;二是专业本身是否具有较长的生命力;三是本校是否有能力形成领先优势。鉴于上述考虑,天华学院在专业发展中主打三张牌:儿童牌,发展学前教育专业;汽车牌,发展工科类专业;健康牌,发展健康类专业。
严抓质量管理。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受教育者的根本权益,也关系到学校自身的生存,为了真正做到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天华学院从建校第三年开始,先后十易其稿,制订了一整套教学质量保障与测评体系,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学生管理、行政工作、后勤服务、党组织建设等各部门联动,从全局上重点遴选出125个质量控制点,建立评价标准,制订规章制度,确定工作流程,并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开发了大学生成长、教务管理、课程中心等比较完善的网上质量测评诊断系统,学校还设立了专门的质量监督机构,由多名全职且富有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组成质量管理处,理性、系统、务实地扭住教学质量不放,出具全校性量化的质量评价报告,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检查、诊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