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董事会
关于今后五年学院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7年~2011年)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从2005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建校,并于当年招生,至今已整整两年。这两年是团结奋斗、埋头苦干的两年,是注重质量、初显成果的两年,是加强管理、平安运行的两年,是艰苦探索、理性思考的两年。为了深入贯彻《国办通知》和《教育部令》的文件精神,强调规范办学,注重教育质量,逐步形成天华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尽可能用较短的时间,创立天华学院的品牌,学院董事会对学院今后五年的发展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要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体制
建立科学民主的管理体制,旨在提高领导效率,其中分工明确、权力制衡、反映民意是关键要素。今后主要是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董事会决策权与院长行政指挥权的关系,这是一种决策与执行的关系。董事会为学院的最高决策和权力机构,以院长为代表的学院行政系统是执行管理机构。一旦董事会形成决策后,学院行政系统必须迅速付诸实施;同时,董事会必须充分赋予院长指挥学院行政工作的权力,做到权责明确,从而保证学院发展的稳定性。二是正确处理董事会决策权与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关系,这是一种决策与监督的关系。为有效防止民办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党组织地位弱化、淡化和边缘化倾向,董事会要确保党组织“五权”落实,即重大决策的参与权、日常工作的知情权、办学方向的监督权、任用干部的审议权、党务费用的审批权。董事会要自觉把自己置于党组织的监督之下,同时要积极支持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三是正确处理决策过程中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这是一种决策与民主的关系。为了使董事会的决策能充分吸收群众智慧,听取各方意见,减少失误,必须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今后董事会作出事关天华学院发展的重大决策,都必须经过由校内专家组成的教授治校委员会的审议,必须经过有校外各行业著名专家组成的决策咨询委员会论证,必须经过学院党组织充分讨论。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再提交董事会,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正式形成决策。
二、要积极推行全校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
推行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旨在规范办学,其中设定标准,强调执行是关键要素。质量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之本,也是学院落实诚信、责任为核心的办学思想的有效措施。在学院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已制订出了一套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各部门联动的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这个体系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全面性,它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学生管理、党建工作、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各部门联动;二是简易性,整个体系分为两级体系(全校质量体系和部门质量体系)和四个模块(全校质量保障体系、全校质量监督体系、部门质量保障体系、部门质量监督体系);三是针对性,根据独立学院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检查点和本校管理工作的创新点,找出了关系全局成败的113个质量控制点;四是逻辑性,以控制点为起点,层层深入,形成闭环管理,量化管理。这套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今后的五年中,学院董事会下设的质量监督委员会和学院的质量管理办公室作为实施整个体系的专门工作机构,要认真负起责任,切实推行,全面落实,并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
三、要全面实施“专、通、雅”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专、通、雅”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形成具有天华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诚信为基础的社会责任,文化为内涵的学校特色是关键要素。作为一所负责任的民办高校,我们必须坚持教书和育人的统一,教育的功利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统一。我们不仅要考虑学生就业,还要考虑学生未来发展和人格培养;不仅要考虑企业眼前的现实需求,还要考虑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未来。为此,学院董事会提出了“专、通、雅”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体现了我们对学生、家长、社会负责的教育理想。“专”指学会技艺,培养就业能力。做到专业适应市场,课程讲究实用,技能加强训练。“通”指加强素养,保持发展后劲。它的内涵有两个层面,一是加厚基础,全面加强数学、外语、计算机的训练,将其纳入学位课程,为今后深造、转岗、知识更新奠定基础;二是开阔眼界,做到“四个了解”:①了解时事政策,主要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法规、重要的国际关系、大国兴衰的规律;②了解科技前沿,主要让学生了解航空航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材料技术、环境保护知识;③了解经营之道,主要让学生了解哈佛经典案例、中外著名企业兴衰史、近现代著名商帮;④了解文学艺术,主要让学生了解唐诗宋词、中外文学简史、经典影视戏剧等。“雅”指塑造心灵,提升道德智慧。一是组织著名国学专家给学生解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二是由著名专家给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比较,使学生能够正确继承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三是让专家给学生讲清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民主、法制、市场经济、人权、科技进步的关系,使学生懂得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实社会中的价值,从而净化心灵,培养一种社会担当和奉献精神。学院党政要加强对校本课程教学部的领导,保证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的落实,并不断总结、创造新鲜经验。
四、要创新学生管理思路,确保校园平安
强化学生管理,旨在抑恶扬善,确保学校平安,其中管得严、抓得细、爱得深是关键要素。要清醒地看到,民办高校的学生素质和公办大学相比,客观上存在较大的差距,把这批学生培养好、教育好,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精力;同时,确保校园平安是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面,也是上级党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关注的焦点之一。学院的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务必认真对待,决不能掉以轻心。从天华学院的实际出发,今后要加强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两支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今后学生管理队伍分为两支,一支是正辅导员队伍,他们的主要职能是,承担学生的思想教育,建立良好学风,教育学生做人;另一支是由部队退伍的优秀士官组成的副辅导员队伍,同时兼任学院保卫处干事,他们的主要职能是,承担学生日常军训和行为规范管理,保证校园安全。学院的学生工作部门和保卫工作部门要加强对两支队伍的管理,要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加强对大学生思想状况和成长规律的研究,改进工作方法;同时要注重提升他们自身文化和思想品德素养,以适应现代大学生管理教育的需要。二是充分发挥大学生成长状况监控系统的作用。建立大学生成长状况监控系统,是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创新和拓宽,将学生的学习成绩、遵纪守法、思想品德等情况在校园网上公布,并建立学生、家长、教师和学院领导的信息沟通平台,有利于学校和家长的及时沟通,有利于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工作,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约束,有利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了解,这也是学校诚信、责任为核心办学思想的体现。三是以细致扎实的工作,增强学生对学院的认同感。要坚持不懈地举办学院办学思想培训班,让入校新生及时了解诚信、责任为核心的办学思想,“专、通、雅”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增强学生对学院办学思想的认同感;要特别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狠抓各类统考、考证和考级成绩,从而增强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认同感;既要严格管理,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又要关爱备至,丰富学生课余活动,解决实际困难,从而增强学生对管理服务的认同感;全力抓好学生的就业问题,积极开辟国内外继续深造的渠道,从而增强学生对学院处处为他们未来前途负责的认同感。
五、要加快人才培养工程,保证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人才培养工程,旨在保持学院可持续发展,其中构建橄榄型的人才结构队伍,使大家认同教育事业、认同民办教育事业、认同天华学院的共同价值观,体现“老有所安、中尽所长、少能所用”的人文关怀和营造“和而不同”的校园氛围是关键要素。学院要做到持久、健康地发展,必须建设一支稳定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从战略上考虑,天华学院需至少保持三十年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期。为了实现这个战略构想,学院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加强校级领导班子建设。学院尚处于创业初期,需要一个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的领导核心。学院领导班子在年龄结构上要注意梯队配备,同时要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力争四年后校级班子基本能完成博士学位。二是建立一支可以长期依靠的教学骨干和管理骨干队伍。至2011年,能够培养30名左右的专职管理骨干,100名左右的优秀专职教师,30名左右的明星员工。在专职管理骨干和教师队伍中,培养和引进的海内外博士总人数达到50-60名,其中海外引进的占30%,国内培养的占70%。今后要逐步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橄榄型的教师结构。三是建立退休慰问金制度。对公办高校返聘或在学院兼职满五年以上的正副系主任、正副处长、指导教授及以上职务的管理业务骨干和老同志,执行和服务年限对等的退休慰问金制度(每月1000元)。
六、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创立学院品牌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旨在提高学院核心竞争力,帮助创立品牌,体现天华学院的实力和水平。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大学水平高低的标志,是创立学院品牌的重要内容,也是聚集优秀教师的平台。到2011年,学院争取建成6个学科门类近30个专业,目前要重点建设工科和师范类专业;08年要争取出版一本学术研究型刊物;根据学科和专业建设进度,要重点培养和引进学术上有显著建树,具有正高职称的学科和专业带头人;学院要有计划地积累财力,根据学科和专业建设需要,能够建立重点实验室;学院要鼓励有能力的教师承接省市和国家级课题,做到产学研结合,并将理论研究转化为产业成果。
大学的竞争是教育质量的竞争,教育质量的要素是核心竞争力。抓好上述六个方面就是抓住了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也抓住了民办高校发展中最关键的问题。希望学院党政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上下齐心,团结一致,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经过五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形成天华学院的鲜明办学特色,创立社会公认的学院品牌,实现造福社会和民众的崇高理想!
200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