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思政队伍】

考核指标:

1-3-9.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人员不低于全校师生人员总数的1%。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招聘录用、日常管理、培训培养、考核激励等方面有计划、有举措,配备比例符合规定(本专科1:150;研究生1:200)。按照师生比1:50要求,配齐新疆籍专职少数民族辅导员(2分)

1-3-10.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规划,有培训、有调研和考核激励机制。按师生比1:350配备专职思政课教师(民办高校含兼职教师)。有条件的高校吸引校内外专家学者参与思政课教学。(2分)

1-3-11.健全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工作体系,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教师师德和育德能力建设,规范教书育人和学术道德等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把师德规范要求融入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导师遴选等各环节,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学生对师德满意率达到85%以上。(2分)


指标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我院长期重视的基础教育工作,我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来,紧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正副两支辅导员队伍的长效建设工作,把思政课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实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思政教师了解学生以及辅导员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两大优势,致力于在学生育人的问题上形成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合力。

1-3-9.加强辅导员队员建设,提升思政工作能力

学校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及时将国家、上海市和本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各类文件汇编成《学生辅导员工作指南》,纳入校内培训,组织专门学习;在学院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中,将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控制点加以明确,并辅以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从而使辅导员队伍建设,包括制度、考核、管理,均能基本实现经常化、科学化。

由于民办高校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上与公办高校学生存在自然的差距,所以需要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倾注更多精力,针对这个特点,天华学院建立了两支辅导员队伍,即一支按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由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组成的正辅导员队伍,他们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风建设;另一支则是根据民办高校自身的特点,学院从海军陆战队和陆军侦察兵选拔的优秀退伍士官组成的副辅导员队伍,他们负责常态化军训、作风纪律养成、校园安全维护。两支队伍在上班时间上互相衔接,工作内容上互相配合,构成了对学生的全天候、全方位的教育和管理。学校有89名辅导员,其中正辅导员57名,副辅导员32名,活跃在学生工作上。

学校对辅导员采取院系两级管理模式,辅导员考核实行部门内述职和人事处年度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奖惩与晋级挂钩,同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岗位单独设置,高级职务岗位设置为30%,和其他专业的技术职务岗位的结构比例相同。每学期组织辅导员校内培训,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学习思想政治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二是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哲学及职业规划相关专业网易公开课程;三是鼓励辅导员学习学历提升课程以及报考教师资格证书的学习。每周五组织全体正副辅导员集中培训,培训率达到100%。同时,学校每年均从经费预算中划拨辅导员队伍建设专项经费,用于辅导员岗位及带班津贴、福利奖励,校内外专项培训和科研以及考察活动等。

为了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帮助新留校辅导员尽快明确岗位职责,掌握工作技能,学保处于6月16-17日组织开展为期两天的新留校辅导员岗前培训,共有6名留校辅导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岗前培训)

为了更好的了解新生的情况,从细节分析学生来校适应度、思想稳定度,学保处于10月15日、10月21日在月270分别召开两场2020级新生辅导员座谈会,一方面总结新生特点,深度剖析新生思想不稳定的原因,另一方面检验新生辅导员对于新生的掌控情况。

(学保处召开2020级新生辅导员座谈会)


1-3-10.思政教师有规划,考核激励有机制

教育部关于专职思政课教师“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规定,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了党政领导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制定了学校《关于马院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进度。马院所有专职思政课教师均为中共党员,硕士及以上学历,热爱教育事业,能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和党的思想路线,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建院以来对外招聘了1名博士后,对内遴选符合条件的辅导员转任专职思政课教师,制定了《关于选拔专职辅导员担任思政课教师的暂行办法》, 7名辅导员通过选拔顺利转岗进入马院担任专职思政课教师。

2020年,马院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学校和上海市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班,如:国内访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上海市民办高校骨干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班、上海市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上海市民办高校“形式与政策”课教师教学研修班等。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学习交流活动,如开展学术沙龙、到上海商学院学习交流、到上海大学学习交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思政课堂教学研讨等。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2019年12月24日下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日华楼165智慧教室举行了“讲中国故事做时代新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手抄报设计大赛决赛。党委组织部部长兼马院院长周凯波、马院副院长兼支部书记丁彩霞、马院教师张纤纤、陈诗旖参与此次活动,大赛由马院教师黄播主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手抄报设计大赛)


1-3-11.建设教师工作部,统筹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成立了教师工作部,与人事处合署办公,统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学校将师德建设作为关键性工作,渗透在各项管理实践中,常抓不懈。在年度考核、各类评优活动和教师职务聘任(职称晋升)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思想品德考察组,由人事处牵头,党委直接领导,对晋升职务人员或参评各类奖项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等进行考察,考核不合格者不得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职务或参与优秀教师评选。到目前为止,我校师德师风方面投诉率为零。学校采用全员电子考核,将“师德师风”作为重点内容纳入考核指标,将教师获奖情况、优秀工作案例和违纪违规等一并计入电子档案,加强考核力度。为了督促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效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每学期学校各相关部门分别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

学校重视教师职业操守和职业规范的遵守,建立了《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师德公约》,提出了“献身教育,甘为人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培养英才;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三十二字方针,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学校还制定了《教师课堂教学规范》、《任课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等文件,定期开展师德教育。师德教育也是我校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学校还将所有这些内容汇编成为《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教师手册》,下发给每个任课教师,并将学校《教师教学课堂公约》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提交教代会讨论和院长办公会议通过后,将《公约》发至每个教师手中,张贴在每个教师办公室。学校将教职工行为准则和师德公约作为《教师手册》的开卷内容。除了新教师培训中将师德讲座作为重要内容,还将师德教育常态化,每学期组织师德报告会。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恰逢学校建校十五周年。十五年,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在天华人矢志不渝的开拓奋进下,我们收获了累累硕果。学校大礼堂门口摆满了十五周年发展资料,集中展示了学校的发展历史、办学过程中发生的大事件以及过往所取得的成就与殊荣。学校在大礼堂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表彰一批师德标兵、明星员工、教学技能大赛获奖者、在教学科研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以及全体学科竞赛获奖师生。

(获奖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