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文化育人】

考评指标:

2-6-15.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体系,发挥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建设好教师和学生活动中心,校园文化环境与场所布局合理,活动丰富,管理有序。(2分)

2-6-16.加强对学校校史、校训、校风等精神内涵的凝练和宣传,充分展示学校鲜明的文化积淀和文化追求。建设并开发校史馆、档案馆、专业博物馆、名人馆、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等富有特色的育人平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活动。(2分)

2-6-17.精心组织“纪念建国70周年”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国家宪法日”“国家安全日”等法治宣传教育。开展“礼敬中华”“大师系列”校园剧、“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系列校园文化品牌活动。(2分)

2-6-18.学生和教职工社团活动丰富,管理规范,引导有力。学生的社团活动参与率达到90%以上。通过综合素养课、讲座、论坛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人文教育。(2分)


指标综述:

校园文化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是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阵地。为保证校园文化活动有序全面的铺开,活动内容创意新颖,立意深远,品味高雅,我院一直对校园活动的开展给予高度关注,并切实结合“专”、“通”、“雅”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出凸显我校特色的活动项目。

2-6-15.健全工作体系,布局文化环境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体系完善,积极发挥党团、工会组织和学生会、社团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工会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外比赛,通过比赛展现天华风采,增强教职工凝聚力。在上海教师书法·中国画大赛中,肖肖获得中国画大赛三等奖,张军、黄播获得钢笔字比赛青年组优胜奖。本学期,教工合唱团正式成立,共有36名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热爱合唱的天华教职工成为了第一批队员。6月9日,教工合唱团第一次参加了上海市东北片区高校教职工交流演唱会,最终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工会组织教师参加了第八届教工运动会,在龙舟赛中,我校龙舟队由邵海波老师担任鼓手,胥传锦、李江涛为第一浆的领浆选手,以绝对优势荣登高校B组冠军,成绩竟然超过A组第一名,震惊整个赛场,消息刷爆朋友圈。自组建天华龙舟队后,队员们克服种种困难,同舟共济,为集体的荣誉奋力拼搏,当收获成功的那一刻,铿锵绽放的是天华人的勇气和自信!

学校专用教室设备齐全,拥有室内体育场馆,室外足球场和篮球场。跃华楼体育馆经常举办各种活动,是师生活动的中心,管理措施到位。2015年,学校新建了晖华楼图书馆,馆内藏书众多、环境幽雅,还设有开架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18年暑假,学校对日华楼进行了重新装修,改造教室共计78间,其中智慧教室5间,标准教室56间,阶梯教室15间,管理学院实训教室2间。为了营造出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学校还请了相关业内人士,对校园进行了整体构思与设计,布局合理。学校场所定期向社会开放,场所使用合理,利用率均达到教育部要求。

(图1:学校新建的晖华楼图书馆,内有教师活动空间)

(图2:新改建的智慧教室)


2-6-16.加强特色基地建设,展示校园文化积淀

学校把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作为自己的崇高职责。党和国家以及教育部要求: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天华学院将贯彻“为做人而学习”的校训,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把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作为自己的崇高职责,通过“为做人而学习”的校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提出了以“诚信和责任”为核心的办学理念。“诚信”是对自己的约束,就是按照政府的要求规范班办学;“责任”是对他人的义务,就是把育人放在第一位,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坚持‘专、通、雅’协调发展、培养富有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专”是指专业功底和实践技能,培养就业能力;“通”是指加厚基础和开阔视野,保持发展后劲;“雅”是指礼仪品格和社会担当精神,提升道德智慧。根据民办高校的学生特点,具体来说,学校把人才培养的要求定位为“四种人”,即讲究诚信、有责任感的“好公民”,找到工作、胜任工作的“职业人”,善于思考、是非清楚的“明白人”,举止文明、富有教养的“儒雅人”。教会学生做人,是学校始终不渝的追求。

(图3:学校校训“为做人而学习”)

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建造了400米仿古建筑——“修身苑”文化长廊,它以亭台贯穿联系,仿古式花窗点缀其间,营造出诗文满壁的文化氛围。修身苑的主要内容,共分七大部分,以修身明德为总论,以励志创业、勤奋学习、孝敬感恩、诚信待人、热爱祖国、奉献社会六大版块为纲,共辑录中国古代先圣贤哲精彩论述以及历代名家名言、哲理警句四百余条,打造出富有天华特色的文化教育基地。文化长廊是学院为培养学生“挺起胸来,堂堂正正做人;伸出手去,勤勤恳恳干事”而精心打造的,是学院本着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而兴建的。为发挥文化长廊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方面的作用,学院在全校学生中招聘并培训了一批解说员,并给解说员们统一制作了服装。以文化长廊的修建为契机,学院掀起了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体会古人的智慧,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除了文化长廊外,我校还建立了两个很有特点的文化体验中心,一个是设计思维体验中心,该中心包括3X3九平米的高清大屏,10块智慧式平板电脑CKPAD,及周边音响设备、无线网络设备,所有的设计均借鉴美国斯坦福设计学院的装修风格和功能布局,可以供批判性思维训练课程、云课程的上课,也可用于学生分组活动、自由讨论、动手设计、成果展示等。另一个教学基地是传统文化体验中心,该中心采用全中式的装修风格和功能布局,设有琴棋书画区、古籍阅读区、戏曲工艺鉴赏区、特色民俗体验区、汉服古礼体验区,通过穿汉服、抚琴、下棋、绘画等“知行合一”的方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这两个体验中心将体验与教学、人才培养与培训、理论探索与研究三大功能融为一体,通过实地体验,对课堂讲述做一个有效地延伸,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可触可摸、可学可做,把“体验”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并且能把我院的办学特色更好地展示出来。

  

 (图4:学生参观文化长廊)


2-6-17.主题教育传精神,高雅艺术进校园

学校组织主题活动,发挥开学和毕业典礼、颁发奖学金等重大活动在教育学生做人中的作用。学校利用开学和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传递大学精神,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挥育人功能。

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生文化活动突出爱国主义主题,结合庆祝建国70周年活动,举行了我爱我的祖国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爱国热情。十一期间,学校组织“我和我的祖国” 快闪活动;组织1000多名在校学生参加“十一”升旗仪式,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我校国旗班在第二届上海杯大学生升国旗展示活动中喜获一等奖。同时组织了“金话筒”主持人大赛、校园歌手大赛、元旦迎新文艺晚会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又营造了爱校荣校的校园氛围。教职工文化活动也同样主题突出。学校举办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教职工第三届“爱朗读”大赛;组织教职工读书沙龙举办系列活动——“祖国,听我说”,包括4场专题报告(陆建非教授的“故乡的月亮最圆——海归学人的追梦生涯”讲座;青年钢琴演奏家马辰老师的“跨越时空的音乐—祖国颂”讲座;徐子卿副教授的“与天华共成长——我的漫漫研习路”讲座;王大根教授的“明志.敬业——美术教育人的奋斗之路”讲座),1次征文活动。

学校积极响应“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营造大学校园的高雅气氛,引进各类艺术文化展演,弘扬中华传统艺术文化。并且,为了搭建文化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培养学生的艺术热情,不断提高人文情怀,学校还成立了天华雅乐团,始终秉承“礼乐修身,儒雅做人”的宗旨,以中国传统乐器展现千年乐舞风貌,习奏经典国乐,传唱诗词曲赋,弘扬礼乐文明。9月27日,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生和“清吟诵读配音社”共赴嘉定保利大剧院参加市民文化节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会暨上海孔子文化节闭幕式。我校数十名学生在国家一级配音演员任广智老师带领下表演了《论语》节选,以情景演绎的方式生动的还原了几千年前孔老夫子教学的场景。通过参加这些文化交流让学生深刻理解礼仪、感恩、诚信等优秀传统文化,从传统中感悟“中国梦”的丰富内涵。我校举办上海昆剧团携经典古装剧目«玉簪记»等“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华美靓丽的服饰,缠绵婉转的唱腔以及幽默诙谐的念白给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美绝伦的视听盛宴。在将高雅文化引进校园的同时,学院也积极鼓励校内优秀的竞技团队走出去。我院合唱队、舞蹈队、长跑队、功夫扇队等在各类竞赛中表现优异,成绩喜人。我校学生在上海市大学生阳光体育联赛系列比赛中,屡次获得佳绩。

(图5: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


2-6-18.社团文化活动丰富,人文素养讲座多元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与时俱进的活细胞。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2016年学院共有学生社团53个,分为竞技类、娱乐类、文化类三大类别。学院在每学年举行一次优秀社团评优活动,表扬表现突出的团体和个人,并对优秀社团进行重点扶持。在校团委的统筹领导下,校学生会社团部牵头负责学生社团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在学生社团经费筹措与使用、校内外挂靠单位及指导教师聘用等相关方面的管理都有了长足进步,也为学生社团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大环境。学生社团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逐步形成了凝聚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独特功能。例如2015年举办的“奋斗的青春梦”第九届校园合唱比赛、第七届校园歌手大赛等特色主题活动均在校内获得广泛好评。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我校学生的文化生活,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社团活动学生参与率也达到90%以上,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参与社团、社会活动中发挥骨干作用。

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心灵之灯”讲座。截止到2020年11月,共举办“心灵之灯”讲座9次。2019年3月29日下午13:00,本学期首讲“心灵之灯”系列讲座之《长三角一体化视域下的江南文化与上海非遗》在晖华楼报告厅顺利举行,2019年10月25日下午13:00,本学期“心灵之灯”系列讲座首讲《国学经典育人思想——解读与传承”》在晖华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张延明教授给我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国学经典育人报告,2020年10月28日下午16:15,本学期首期“心灵之灯”系列讲座之《疫情下的中国》在晖华楼报告厅由校党委书记陆建非教授正式开讲。

(图6:“心灵之灯”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