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名师工作坊”总结会

发布者:天华学院发布时间:2016-12-01浏览次数:17

2016年1月18日上午8:30分,本学期“名师工作坊”总结会在教师发展中心如期举行,参加首期“名师工作坊”的六位教师与教学名师再聚首,活动主题是“总结回顾、提升教学”。学校副校长龚春蕾主持,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助理、教学名师黄蔚,人事处处长助理李艳艳以及六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六位青年教师采用SWOT分析表对自身进行了客观诊断。SWOT分析结果显示,各位教师对自身优势与劣势有一定准确认识,优势如:与学生无代沟、授课方式活泼、具有相关行业背景,课堂理论联系实际等;劣势如:教学经验不足、PPT制作欠佳、课堂掌控能力不够等。对于机会和威胁,各位教师提到我校的各类教师发展项目以及所给予的自由发挥空间蕴藏潜在机会,由此他们可以一步步探索所讲授课程的课程教法,逐步成为该门课程的教学名师,实现从“讲师”到“匠师”的转变。威胁也是存在的,主要是知识更新与学习方式、方法的更新。对于计划,各位青年教师计划尽快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自学PPT、通过各种培训提升自身教学技能、申请科研项目,为中级职称评定打基础、胜任一到两门课程教学等。

除了SWOT分析表,黄蔚老师对六位青年教师也逐一进行了听课诊断,结合指导意见,六位教师对自己所讲授课程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并认真撰写了教学反思。黄蔚老师的听课诊断主要针对师生关系、互动环节和形成性评估三个方面。对于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学习水平的了解以及课堂上对学生的合理评价、正面反馈有助于建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正面的师生关系。对于互动,以不同性质的课程为案例,课堂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课下线上活动的辅助补充都需要教师精心策划、耐心指导、灵活应用和及时反馈。对于形成性评估,评估标准需要细化和具化,并且在学期初的教学大纲(syllabus)里就要明确体现,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依据评估标准来检索、追踪本学期每一位学生的平时成绩,减少教师对学生的主观印象评价,从而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平时表现。各位教师一致反映黄蔚老师所给予的听课诊断十分及时、有效,尤其在以上三方面收获很大。

活动最后,李艳艳老师向各位教师征求以后“名师工作坊”开展的具体建议。教师们建议“名师工作坊”可以采用公开课形式、提高“名师工作坊”活动频率、听课反馈能够更加具有专业针对性、开展教学技能的工作坊(workshop),如课程中心等、与外校教学交流相结合、与教学科研相配合等。

结合以上青年教师对首期“名师工作坊”的诸多反馈,龚春蕾老师提出,未来我校“名师工作坊”将实现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名师工作坊”将继续发挥学校教学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教学评估和督导的重点逐步转移到“诊断反馈和交流提高”。另一方面 “名师工作坊” 将承担起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研究问题从学校、教师、学生、教育教学实践中来,坚持草根化研究,然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及时地在教育教学行动中检验、实践、推广研究成果。由此,不断深入与拓展“名师工作坊”活动,使之更好地为我校教师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