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叶才福走进思政课堂 与青年大学生探讨“实事求是”

发布者:天华学院发布时间:2018-01-02浏览次数:399

12月7日上午10:00,校长叶才福走进日阶101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思政课堂,以“用实事求是的品质武装头脑”为主题,为来自语言文化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德语专业的100余名学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是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上海市教委、市民办高校党工委的要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校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此次讲课活动由任课教师齐砚奎主持,部分思政课教师现场聆听了叶校长的讲课。

(叶校长与与青年大学生探讨“实事求是”)

(同学们热烈欢迎叶校长讲课)

讲课伊始,叶校长安排一名学生在讲台现场书写板书,另安排有一名学生现场制作PPT,这一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成功吸引了场下同学提高了听课专注度。叶校长开门见山地道出此次课堂教学的目的: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能够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的精髓,并且学有所获。叶校长的讲课由两个问题切入:一是本门课的精髓是什么?二是本门课的收获是什么?

(现场书写板书和制作ppt)

课堂上,叶校长运用启发式思维,通过引导同学不断回答问题,概括出这门课的核心之处在于“实事求是”,即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他说:“‘实事求是’寻找到了解决革命、建设和发展的中国方案,它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也是最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四字方针。”随后,叶校长借“实事求是”的同义词和反义词,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实事求是”的含义。同时,他希望同学们能把“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联系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

(叶校长讲课现场) 

接着,叶校长通过不断提问,梳理了中国历史5000年前、2500年前、1200年前、600年前、300年前、150年前、75年前、40年前等重要时间节点,将我国辉煌的五千多年历史总结为“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新时代”五个时间段,重点讲述了近代历史的发展。叶校长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结合史实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从历史的发展中吸取教训,努力发展自己,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最后,叶校长请同学们交流本节课的想法与收获。他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言论,希望同学们要严格遵守规律,细心观察事物历史的演变,反复谨慎地思考,做到立足过去,展望未来,踏实脚下,成为实事求是的有志青年。在总结中,叶校长分析了实事求是的实现路径,指出了实事求是的起点、过程和结果,提醒当代大学生要面对社会,“三思而后行”。

(叶校长提问)

叶校长讲课思路清晰、语言凝练、风趣幽默,凭借超强的课堂掌控能力,能够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思政课入脑、入耳、入心。课堂结束后,叶校长还与部分思政课教师进行了交流。老师们受益匪浅,认为这样的课堂设计为广大思政课教师拓宽了思路,创造了活力课堂的新形式、新方法、新理念。

   (课下与思政老师讨论)  

 

新闻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