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舆论导向】

考核指标:

2-6-18.建立规范的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论坛、研讨会、讲座和使用原版外文教材的审核管理制度。(2分)

2-6-19.充分发挥校园网、广播台、校刊、电子屏、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公告栏等宣传媒体教育功能,媒体管理有序。落实校报进寝室。(1分)

2-6-20.建立学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发布学校新闻信息。与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联系,做好突发事件新闻应对处理工作,对媒体舆论监督及时整改、反馈。(1分)

2-6-21.有效推进易班建设,开发网络教育产品。健全校内网站审批管理制度,建立师生网络工作队伍。(1分)


指标综述:

2-6-18.加强哲社报告管理,建立审核管理制度

尽管作为民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论坛、研讨会、讲座和使用原版外文教材的机会不多,但学校依然防祸于未然,学校建立有规范的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论坛、研讨会、讲座和使用原版外文教材的审核管理制度。

学校坚持通识讲座常态化、模块化,每个教学周的二、三、四晚间18:00-19:20,通识讲座都会在日阶402教室准时开讲,两年来,共开讲座近100场,听讲数已接近20000人次,并在不断地增长中。通识讲座分为四大模块:经典导读讲座、名师通识讲座、名校视频导学、职业生涯讲座。内容涉及经典书籍篇目、学术前沿、社会热点、青年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国际名校网络公开课程、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对提升天华学院师生的文化素养、综合能力等都很有帮助。


2-6-19.发挥宣传媒体教育功能,校内媒体管理规范有序

党委宣传部运用新媒体扩大宣传面,成立了学校的官方微博、微信,及时发布信息,解答相关问题,扩大影响力。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十分重视学校的宣传媒体建设,学校设施齐全,校刊、宣传栏、校内闭路电视、电子显示屏等宣传平台都在我校党委宣传部、团委等部门的共同管理下,稳定而且高效的发挥了宣传媒体在对外宣传和对内宣传中的巨大作用。

宣传媒体管理有序,运行良好。翻新的日华楼西侧的宣传栏和橱窗,目前投入使用,在2012年又新设了明华楼与月华楼底楼各设置了2个电子屏,滚动播出学校最新动态,并健全了使用和管理制度,并做到专人负责,在校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做到了“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设置学生阅报栏并每天更换”。学院建有文化舞台,保证学生的课外业余文化生活和各种社团组织的活动,为天华学院学生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同时也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2-6-20.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做好突发事件应对

学校建立了新闻发布制度,主动邀请或接待社会媒体来校采访报道、向社会媒体发新闻统发稿件、学校网站主页等渠道和载体,及时发布学校信息。学校还利用校园网、OA办公系统、橱窗等渠道及时发布新闻信息。为及时传达市委、市教委、市民办高校党委的重要指示精神,实行政务公开,做好舆情引导,使党员及时补充新知、了解时事、掌握政策、活跃思想,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委还定期向校内人员进行新闻发布。参加的对象为学院中层干部,各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以及骨干教职工党员。定期发布: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和热点问题;中共中央、上海市委、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海市民办高校党工委的重要方针政策;社会各界对国家和本市重要方针政策、重大指示、决定、理论和热点问题的不同反应;天华学院董事会、学院行政和党委的重要决策、重要指示和重要决定;先进事件和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宣传;不良风气、落后现象及事件的点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和热点问题及社会各界对相关事件的评价由党委会讨论,指定政治觉悟高、新闻敏锐度高、表达能力强的党员干部为发言人;市教卫党委、市民办高校党工委和天华学院董事会、学院行政和党委的重要决策、重要指示和重要决定等,由党政领导轮流发布。

学校积极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及家长的常态沟通和信息交流反馈。2015-16年,《中国教育报》、《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媒体对我学校进行了多次公开报道。2016年4月6日,新民晚报记者王蔚以《大学早自习缘何“满座”——上师大天华学院每天7时20分开晨读课》为题,报道我校学生早自习活动。学校及时做好突发事件应对新闻应对处理工作。如遇到突发任务和事件,学校保卫部门和值班领导能做到在第一时间反应,同时,设立校园110,第一时间处理学生突发事件。学校党委部门参与突发事件处理的全过程,及时准确掌握情况,做好向媒体和公众发布新闻信息的准备工作。突发事件类信息发生后学保处及党委办公室第一时间形成事件报告,并上报民办高校党工委及教委后保处,随后做及时报告与进程续报。除新闻应对外,学校制定了有关的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各种预案,明确了组织机构、责任部门,细化了具体职责以及处置方式及流程图。

(图1:新民晚报对我校的报道)


2-6-21.加强网络管理,明确工作职责

学校于2012年上半年正式入驻易班,进入易班时间较晚,但积极开展易班建设工作,建立易班领导小组、易班发展中心、易班工作站,明确牵头部门、专门人员及专项经费,学院高度重视易班工作,加强了对易班工作的检查与验收。学保处尝试运用“易班”平台加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让思想工作、学生事务、心理健康、就业工作、校园文化、学习资源等工作进易班。学保处邀请专家举办辅导员易班网络思政教育专题报告会。

学校重视网络环境育人工作,积极开展法制等网络道德宣传教育,倡导师生员工文明上网,形成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自主研发建设了一套大学生成长管理系统,系统分为学生用户、家长用户、辅导员用户和任课教师用户四个通道,包括学生学习成绩管理、查询学生诚信和成长档案记录以及信息交流三个平台通过将学生的学业成绩、遵章守纪情况、获奖情况、担任班团干部和参加社会实践等情况随时公布,供学生和家长随时查询,并建立辅导员和学生、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和学校的信息沟通平台,从而利用现代资讯手段大大拓展了日常思想教育工作的渠道,便于学生自我约束,便于家长远程监督。学校主要领导关注“教卫雨信”,及时获取教卫新闻和舆情信息。

学校建立了网站管理制度、安全制度和使用制度,对学校各类、各级网站由网络中心统一协调,网站内容由校办和党办进行监管。党委宣传部对宣传报道工作进行规范,与校办一起制定《关于加强校园网新闻稿件管理及报送工作的通知》,新闻报道专人负责制,新闻报道要填写《天华学院校园网新闻稿报送审批表》,规范新闻报道的流程。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宣传工作,提高全校宣传水平,学校党委研究决定,成立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大学生记者团。

学校确定技术运维由网络中心管理,网站内容由校办和党办以及各二级学院办公室负责,并确定了分管部门负责人及具体工作人员,成立了师生网络工作队伍,建立了网上舆情引导维稳小组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舆情动态,排摸并确定需要重点关注的各类搜索引擎(含检索词)、视频网站、论坛、贴吧、博客、微博等;建立每日值班制度,学生处和保卫处双线并行,对网上舆情进行不断线的关注和跟踪,对学生中的不良倾向、偏激观点和错误言论等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对涉及学院的网络热点文化进行甄别判断和综合分析,每两周编写一期网络舆情简报,报党委和学院领导,遇要事编写专报;制订网络紧急舆情处置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处置流程,严防因网上散布不实言论引发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对网上舆情反映出的学院管理和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以简报或其他沟通形式,提请学院党政协调解决。

  

    (2:工学院举行学生自管会易班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