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科学研究

考评指标:

-15-37. 加强科研管理,重视对各类科研项目结题、标注率及档案的规范管理;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重点学科建设有切实可行的规划目标和发展战略。(1分)

-15-38. 重视学术、科研道德建设,增强教师的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有制度、有措施、有监督。(1分)

-15-39. 科研成果在质量上、项目上有重大突破,注重科研服务,开展高校青少年科学实践工作站建设,为上海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城市发展服务的成绩显著(与同类院校相比)。(1分)


指标综述:

-15-37. 加强科研管理,发展重点学科

学校重视科研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激励科研工作、规范科研管理的规定文件。科研项目的申报做到了制度化、公开化,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结题资料档案都十分规范严谨。2014年度学校聘请专家对98个项目进行了评审,其中结题项目:2012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12012年优青项目23 项(含2011延期项目)、产学研实践项目15项、国内外访问学者项目14项、重大内涵项目与重点项目5项以及2012/2013年政府专项9项,中期检查项目:2013年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2项、2013年优青项目23项、2014年政府专项项目6项。

学校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在日常工作中严管管理广大教师的经费使用,学校财务审核小组对每一笔科研报销经费都详细审核把关,杜绝挪用、滥用科研经费。同时,校人事处、教务处以及科研处在各类会议上,也会就科研经费使用的问题对广大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

学校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主打三张牌:儿童牌、汽车牌和健康牌。儿童牌:主要做大做强学前教育专业,今后向小学教育专业延伸。为把师范类专业做大做强,在以下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加强师范类师资力量培养;二是加强与地方教育部门的合作;三是重视实践教育。汽车牌:学校利用地处嘉定工业区高端企业云集的区位优势,学院积极调研社会需求,党政监领导亲赴嘉定工业区考察,了解社会及企业的用人需求。学院把举办工科类专业定位在培养“智能型技术应用人才”上,重点构建两个专业群:汽车服务工程与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群;通信工程与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群,重点培养专业知识复合,能进行现场操作示范、一线管理和难题诊断的现场工程师。健康牌:花大力气支撑发展康复治疗专业。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寻求与行业、企业紧密对接的多方合作理念,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针对性地培养具有企业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和双赢目标;坚持依托校际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等模式,借助海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在双向互动的交流合作中,增强自我发展实力。


-15-38. 重视科研道德,增强教师规则意识

学校非常重视学术、科研道德建设。在各类项目的结题审核中,学校将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并采取一票否决制。项目在正式结题上报以前,都须经过校内评审,由专家对每个项目的科研过程及最终成果进行严格审核鉴定,以保证科研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学校每年在论文、专著统计及科研成果评奖时都严格把关、严肃处理。学校有内部连续发行学术刊物《天华教育研究》,对投稿文章严格审核。

(201311月25日,《天华教育研究》第二届编委第十三次会议召开,强调要重视科研道德)


-15-39. 科研成果有突破,科研服务有进展

随着上海市教委民办高校政府专项资金的逐步投入与对高校骨干师资的科研扶持和培养力度,学校制定相应的制度与指导意见,实施以项目为引领的课程建设(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双语课程、云课堂)、教材建设以及创新设计思维、工学结合等教学改革,虽然我校青年教师多,教学任务重,但各学院与教师仍然十分重视科学研究,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超200人。

截止到2014年年底我校在研项目175项,科研经费549.2万。2013-2014年度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语言文化学院国际汉语专业教师翁晓玲“元语言视角下对外汉语学习词典释义与句型模式研究”获得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立项)、“上海市重点教学改革”项目2项、“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项目5项、“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13项、“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1项、 “上海民教协会课题”2项、“国内外访问学者”项目6项、产学研践习计划项目9项等。在专业内涵建设成果中实现零的突破——《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课程,评为“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我校20132014年度在各级各类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107篇(其中SCIEI 14篇,核心期刊45篇)编写教材与著作22本。在《天华教育研究》上共发表论文85篇。

学校下拔学院83万科研经费,设立校级优质课程建设项目13项、全英语教学改革项目9项、重点教学改革项目15项、重点教材建设项目26项,用于支持二级学院的教学改革与科研工作,将分散、个体的教改项目,引导到团队合作、以专业内涵建设为目标的重大项目上来,既培养了科研团队,又推动了专业建设。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专业内涵建设,构建由一系列精品课程与名师组成的优秀教学团队与国内有影响的重点专业,2014年10月学校正式实施科研《攀登计划》,以名师领衔组建了22个科研教学团队,组织了由叶才福校长与龚春蕾副校长以及科研处、人事处、教务处、各二级学院院长参加的恳谈会,对每个科研教学进行座谈与指导,并制定了团队建设目标与考核指标。教学科研项目的广泛开展,促进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并取得一系列成果。

学校在科研服务方面有了进展。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嘉定先进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物联网技术产业联合研究室于2014年4月3日下午揭牌成立。该项目由我校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嘉定先进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合作设立,将“智能家居”的研究和产业化作为主攻方向。未来联合研究室将融汇我校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学科优势和育成中心的科技创新力量,为物联网技术的产业化打下基础。

2014年4月3日下午,嘉定区委常委、副区长费小妹为“物联网技术产业联合研究室”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