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Ⅳ-21新闻网络】
考评指标:
Ⅳ-21-55.建立学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发布学校新闻信息。宣传干部积极参加各类新闻、外宣工作培训。(1分)
Ⅳ-21-56. 与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联系,做好突发事件新闻应对处理工作,对媒体舆论监督及时整改及反馈。(1分)
Ⅳ-21-57. 对校内各类、各级网站,做到审批管理制度健全、监管措施有效;确定技术运维部门、内容管理部门及分管部门负责人,落实具体工作人员、经费保障、师生网络工作队伍。(1分)
Ⅳ-21-58.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有效利用新媒体,积极推进易班建设和发展;开展法制等网络道德宣传教育,师生员工文明上网,形成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1分)
指标综述:
Ⅳ-21-55.建立新闻发布制度,积极参加宣传培训
学校建立了新闻发布制度,主动邀请或接待社会媒体来校采访报道、向社会媒体发新闻统发稿件、学校网站主页等渠道和载体,及时发布学校信息。学校还利用校园网、OA办公系统、橱窗等渠道及时发布新闻信息。
为及时传达市委、市教委、市民办高校党委的重要指示精神,实行政务公开,做好舆情引导,使党员及时补充新知、了解时事、掌握政策、活跃思想,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委还定期向校内人员进行新闻发布。参加的对象为学院中层干部,各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以及骨干教职工党员。定期发布: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和热点问题;中共中央、上海市委、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海市民办高校党工委的重要方针政策;社会各界对国家和本市重要方针政策、重大指示、决定、理论和热点问题的不同反应;天华学院董事会、学院行政和党委的重要决策、重要指示和重要决定;先进事件和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宣传;不良风气、落后现象及事件的点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和热点问题及社会各界对相关事件的评价由党委会讨论,指定政治觉悟高、新闻敏锐度高、表达能力强的党员干部为发言人;市教卫党委、市民办高校党工委和天华学院董事会、学院行政和党委的重要决策、重要指示和重要决定等,由党政领导轮流发布。
学校宣传干部积极参加各类新闻、外宣工作培训。党办、党委宣传部干部在2013至2014年共计外出参加各类培训9次,内容涉及办公室文秘工作培训、网络信息培训、舆情应对培训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培训等培训和研讨活动。
Ⅳ-21-56.与媒体保持良好沟通,做好突发事件应对
学校积极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及家长的常态沟通和信息交流反馈。2013-14年,上海教育电视台、《解放日报》、《文汇报》、《中国教育报》、《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媒体对我学校进行了多次公开报道。2013年5月,《中国教育报》对我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进行专题报道;《文汇报》对我校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进行报道;2014年10月,上海教育电视台对我校承办“韩素音青年翻译奖”大赛进行了报道;《嘉定报》对我校春季招生进行报道。
学校及时做好突发事件应对新闻应对处理工作。如遇到突发任务和事件,学校保卫部门和值班领导能做到在第一时间反应,同时,设立校园110,第一时间处理学生突发事件。学校党委部门参与突发事件处理的全过程,及时准确掌握情况,做好向媒体和公众发布新闻信息的准备工作。突发事件类信息发生后学保处及党委办公室第一时间形成事件报告,并上报民办高校党工委及教委后保处,随后做及时报告与进程续报。除新闻应对外,学校制定了有关的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各种预案,明确了组织机构、责任部门,细化了具体职责以及处置方式及流程图。
Ⅳ-21-57.加强网络管理,明确工作职责
2013-2014年,学校加大校园信息化建设投入,购置了校园网站群系统和新服务器, 2013年9月起,为了提高网络浏览速度,学校与移动通信达成100M流量协议,拓宽校园总宽带。保证所有在编教职工能在校园区域使用(i-tianhua)无线终端进入无线校园网,对图书馆自习室和创新思维展示大厅实施免费WIFI覆盖。开展信息化建设二期工程,开放人事管理系统、网站群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短信互动系统、毕业论文管理系统、WEB服务器负载均衡系统。
学校建立了网站管理制度、安全制度和使用制度,对学校各类、各级网站由网络中心统一协调,网站内容由校办和党办进行监管。2013年9月党委宣传部对宣传报道工作进行规范,与校办一起制定《关于加强校园网新闻稿件管理及报送工作的通知》,新闻报道专人负责制,新闻报道要填写《天华学院校园网新闻稿报送审批表》,规范新闻报道的流程。2014年5月,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宣传工作,提高全校宣传水平,学校党委研究决定,成立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大学生记者团。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大学生记者团,由热爱新闻工作,并具备一定的写作、编辑、摄影、图片处理等功底的在校大学生组成,由学校党委宣传部具体指导工作。
学校确定技术运维由网络中心管理,网站内容由校办和党办以及各二级学院办公室负责,并确定了分管部门负责人及具体工作人员,成立了师生网络工作队伍,建立了网上舆情引导维稳小组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舆情动态,排摸并确定需要重点关注的各类搜索引擎(含检索词)、视频网站、论坛、贴吧、博客、微博等;建立每日值班制度,学生处和保卫处双线并行,对网上舆情进行不断线的关注和跟踪,对学生中的不良倾向、偏激观点和错误言论等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对涉及学院的网络热点文化进行甄别判断和综合分析,每两周编写一期网络舆情简报,报党委和学院领导,遇要事编写专报;制订网络紧急舆情处置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处置流程,严防因网上散布不实言论引发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对网上舆情反映出的学院管理和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以简报或其他沟通形式,提请学院党政协调解决。
Ⅳ-21-58.积极开展易班建设,形成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
党委宣传部运用新媒体扩大宣传面,成立了学校的官方微博,及时发布信息,解答相关问题,扩大影响力。学校于2012年上半年正式入驻易班,进入易班时间较晚,但积极开展易班建设工作,建立易班领导小组、易班发展中心、易班工作站,明确牵头部门、专门人员及专项经费,学院高度重视易班工作,加强了对易班工作的检查与验收。学保处尝试运用“易班”平台加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让思想工作、学生事务、心理健康、就业工作、校园文化、学习资源等工作进“易班”。学保处邀请专家举办辅导员易班网络思政教育专题报告会。
学校重视网络环境育人工作,积极开展法制等网络道德宣传教育,倡导师生员工文明上网,形成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自主研发建设了一套大学生成长管理系统,系统分为学生用户、家长用户、辅导员用户和任课教师用户四个通道,包括学生学习成绩管理、查询学生诚信和成长档案记录以及信息交流三个平台通过将学生的学业成绩、遵章守纪情况、获奖情况、担任班团干部和参加社会实践等情况随时公布,供学生和家长随时查询,并建立辅导员和学生、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和学校的信息沟通平台,从而利用现代资讯手段大大拓展了日常思想教育工作的渠道,便于学生自我约束,便于家长远程监督。学校主要领导关注“教卫雨信”,及时获取教卫新闻和舆情信息。“教卫雨信”是由上海易班发展中心独立研发的,定时发布《教卫新闻和舆情日报》,不定时给舆情涉及单位推送专事或专题舆情汇总信息的智能手机客户端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