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Ⅴ-23 健康校园】
考评指标:
Ⅴ-23-62.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坚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体育课程设置符合国家和上海的有关规定;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育社团组织活跃。体育场馆设施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人均使用面积达到教育部要求。(1分)
Ⅴ-23-63.加强卫生机构建设,按学生数不低于400:1、教职工数不低于300:1配足配齐学校卫生保健人员;学校卫生工作管理规范,考核优秀,健全传染病预防体系。学生健康体检率100%,教职工90%以上。落实健康教育课(活动)及预防艾滋病等教育。贯彻落实《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无烟学校达标。(2分)
指标综述:
一直以来,学校认真贯彻健康校园建设的各项要求,以学生的健康为根本,以各项规章制度为保障,通过完善的设施,生动的体育课程,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行为健康,饮食健康,形成良好的健康校园氛围。
Ⅴ-23-62. 体育设施完善,体育活动丰富
体育场馆设施完善,按教育部要求配备体育器材和设施,并保证安全使用;管理制度规范;体育场馆设施人均使用面积达到教育部要求,使用率高。学校目前在校人数7731人,其中室外体育活动场地超过3万平方米,室内体育活动场地达3千余平方米,学生室外、室内体育活动场地人均使用面积均超过国家教育部要求(室外场地人均4.7平方米、室内场地人均0.3平方米)。我校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齐备,各类体育场地(馆)6个[400M田径场×1块;足球场2个,排球场4个,篮球场12个;体育综合馆1个(内设:健身、健美操、乒乓、羽毛球场地)], 为体育教学、课外锻炼、竞赛活动和运动训练提供了保障,满足了教学、活动和安全使用的需求,达到教育部文件所规定的体育场地、体育设备和体育器材的要求。为使体育场地和设备能得以充分利用,学院制定了体育馆管理和使用制度、体育舞台管理和使用制度、体育舞台安全条例和体育器材管理和借用制度,推动了学院体育教学、课外锻炼、群体竞赛、运动训练有序开展。
在体育教学中,学院切实加强体育课程建设,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课时的有关规定,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篮球社”“羽毛球社”“足球社”“跆拳道社”等数十个体育社团即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又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学校独具特色的运动队包括长跑队和功夫扇队,实行常态化训练,每周1—2次,训练时间在1—2小时,连年参加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相关比赛,成绩不俗,2013年获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高校组)长跑比赛女子三等奖,武术拳操--功夫扇比赛一等奖。2014年获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高校组)长跑比赛三等奖,武术拳操--功夫扇比赛二等奖。
(图1:2013年我校学生在首届市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中获得佳绩)
Ⅴ-23-63. 全面落实各项卫生工作,确保学生健康发展
学校不断推进卫生机构建设,学校卫生工作管理规范,制定了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报告等卫生管理制度。校医务室在做好门急诊医疗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其他保健工作。
全面落实大学生医保制度,明确医保工作的分管领导,指定具体管理部门,并建立相关部门协调管理机制。对医保经费严格管理,规范审核,专款专用,切实保障了大学生的基本医疗。我院每年开展新生入学体检和教职工健康体检,2014年完成新生体检2066人,体检率100%;职工体检459人,体检率90%以上。对大学一年级新生开展了预防性疫苗接种,且接种率较高,2014年完成新生计划免疫接种1974人,接种率91%。
通过开设公共选修课程《大学生健康教育》,在学生中开展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为了增强学生的应急能力,在入学军训新生中开展急救培训;并通过参加竞赛、图片展示、、电子屏、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
为了加强控烟工作,学院全面贯彻落实《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建立起相关部门管理机制,通过大量宣传教育工作,制作宣传材料,在公共场所张贴、设置禁烟标志。在教学楼、图书馆、办公楼等公共场所基本做到无人吸烟,无烟学校达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戒烟宣传,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自身做起,远离香烟,为了健康,共同努力创建无烟校园。
(图2:学校开展禁烟宣传活动现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