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Ⅳ-19 文化活动】
考评指标:
Ⅳ-19-48. 重视人文素养教育,开设艺术、科技、经典诵读、礼仪等相关选修课。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论坛、讲座等的管理,积极举办各类健康向上的人文讲座与报告等。(1分)
Ⅳ-19-49. 学生社团管理规范,落实管理部门和指导教师,有经费保障,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生参与率90%以上;有教职工文化体育社团,开展经常性活动,管理规范。(1分)
Ⅳ-19-50. 创新载体,积极开展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形式多样,范围广泛,覆盖新老校区。(1分)
指标综述:
探索新形势下民办高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方式方法始终是天华学院的不懈追求。学校努力把学生思想教育上升到文化的层面。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适应学校“专、通、雅”人才培养的需求,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学校一直坚持通识教育,并以之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
Ⅳ-19-48. 重视人文素养,开设通识课程
探索新形势下民办高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方式方法始终是天华学院的不懈追求。学校努力把学生思想教育上升到文化的层面。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适应学校“专、通、雅”人才培养的需求,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学校一直坚持通识教育,并以之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学校专门设立了通识教学部,隶属通识学院,建立了以通识核心必修课程、通识选修课程和通识讲座课程三大模块为主体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了以来自复旦、上海交大、悉尼大学等国内外一流院校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学团队,在天华学院率先开展了设计思维、批判性思维、云课堂等多项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领域取得了较为令人瞩目的成绩。此外,通识教学部还建立了设计思维体验中心及天华“云学院”,积极学习引进国内外一流网络课程,开拓学生的眼界,训练学生的思维。通识之“通”,在于汇通古今,交融中西,更在于突破传统专业壁垒,塑造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的二十一世纪“专、通、雅”人才。作为一所负责任的民办高校,天华学院始终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教育的功利主义和理想主义相统一,培养实用型人才和提升学生人格品味相统一,在培养学生谋生就业能力的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长远的发展和人格塑造;在着眼于用人企业现实需求的同时,还考虑到了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未来。
学校坚持通识讲座常态化、模块化,每个教学周的二、三、四晚间18:00-19:20,通识讲座都会在日阶402教室准时开讲,两年来,共开讲座近100场,听讲数已接近20000人次,并在不断地增长中。通识讲座分为四大模块:经典导读讲座、名师通识讲座、名校视频导学、职业生涯讲座。内容涉及经典书籍篇目、学术前沿、社会热点、青年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国际名校网络公开课程、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对提升天华学院师生的文化素养、综合能力等都很有帮助。
(讲座现场图片)
Ⅳ-19-49. 加强社团管理,开展多彩活动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与时俱进的活细胞。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2014年学院共有学生社团53个,分为竞技类、娱乐类、文化类三大类别。学院在每学年举行一次优秀社团评优活动,表扬表现突出的团体和个人,并对优秀社团进行重点扶持。在校团委的统筹领导下,校学生会社团部牵头负责学生社团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在学生社团经费筹措与使用、校内外挂靠单位及指导教师聘用等相关方面的管理都有了长足进步,也为学生社团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大环境。学生社团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逐步形成了凝聚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独特功能。社团活动学生参与率也达到90%以上,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参与社团、社会活动中发挥骨干作用。
Ⅳ-19-50.举办文化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是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阵地。为保证校园文化活动有序全面的铺开,活动内容创意新颖,立意深远,品味高雅,我院一直对校园活动的开展给予高度关注,并切实结合“专”、“通”、“雅”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出凸显我院校园文化的特色活动项目。例如2014年举办的“奋斗的青春梦”第八届校园合唱比赛、首届魅力女生大赛、第六届校园歌手大赛等特色主题活动均在校内获得广泛好评。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我校学生的文化生活,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