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Ⅳ-20 文化品牌】
考评指标:
Ⅳ-20-51. 凝练、培育大学精神,开展主题宣传教育,凝聚引领师生,提升学校形象,扩大学校影响。(0.5分)
Ⅳ-20-52. 加强富有学校特色的育人基地建设,如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高校博物馆、档案馆、校史馆等。(1分)
Ⅳ-20-53. 设立学校校园文化艺术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和学生艺术团队;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每学期组织全校性的演出观摩活动2次以上。(1分)
Ⅳ-20-54. 积极参与体育大联赛、文化艺术节、青少年科技节、大学生科学商店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0.5分)
指标综述:
天华学院认为教育应一直坚持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而在育人环节,校园文化承载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为全面贯彻“专、通、雅”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学院构建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文化长廊和日常管理四大教育阵地,以这四大阵地为平台,教育学生。
Ⅳ-20-51. 开展主题教育,提升学校形象
学校将贯彻“为做人而学习”的校训,作为凝练和培育大学精神的重要抓手。学校把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作为自己的崇高职责,通过围绕“为做人而学习”的校训,开展系列活动,凝练引领师生,提升学校形象,扩大学校影响。
依托经典著作,发挥经典阅读在教育学生做人中的作用。学校要求学生在四年学习期间,阅读30部经典著作,为此,图书馆开辟了经典阅读专区,学校为每本经典都开设了导读讲座,学生撰写读书心得,参与阅读论坛,列入检查考核,记入德育学分。我们希望让学生们在阅读经典中陶冶情操、学习新知、提高能力,在读书中成长,在阅读中圆梦。
利用文化长廊,发挥文化基地在教育学生做人中的作用。我校建设有一座长300多米的文化长廊,内部共辑录名家名言四百余条,共约四万余字,内容涵盖六大版块,集中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轮创建中,我校以文化长廊为载体,精心实施了一系列活动。其中,所有入校新生都要到文化长廊举行一次主题班会,高级党校把文化长廊作为重要教育基地之一。此外,学校坚持选编教育学生做事做人的经典名言语录,经过精心翻译和简短的评论,通过电子屏和校园网每周发布。
开展国学教育,发挥经典国学在教育学生做人中的作用。学校成立了国学院,建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实践馆,培育国学宣讲团和天华雅乐团,努力打造“国学”品牌。学校组织了重阳诗会、上巳节文化周、中华诵经典阅读比赛等一系列文化主题活动,并辐射周边社区,如联合嘉定工业区开展了“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参与了上海市民文化节,以及嘉定区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孔子文化节闭幕式。
组织主题活动,发挥开学和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在教育学生做人中的作用。学校利用开学和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传递大学精神,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挥育人功能。
Ⅳ-20-52. 加强特色基地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底蕴
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天华学院建造了300米仿古建筑——“修身苑”文化长廊,它以亭台贯穿联系,仿古式花窗点缀其间,营造出诗文满壁的文化氛围。修身苑的主要内容,共分七大部分,以修身明德为总论,以励志创业、勤奋学习、孝敬感恩、诚信待人、热爱祖国、奉献社会六大版块为纲,共辑录中国古代先圣贤哲精彩论述以及历代名家名言、哲理警句四百余条,打造出富有天华特色的文化教育基地。文化长廊是学院为培养学生“挺起胸来,堂堂正正做人;伸出手去,勤勤恳恳干事”而精心打造的,是学院本着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而兴建的。为发挥文化长廊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方面的作用,学院在全校学生中招聘并培训了一批解说员,并给解说员们统一制作了服装。以文化长廊的修建为契机,学院掀起了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体会古人的智慧,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除了文化长廊外,我校还建立了两个很有特点的文化体验中心,一个是设计思维体验中心,该中心包括3X3九平米的高清大屏,10块智慧式平板电脑CKPAD,及周边音响设备、无线网络设备,所有的设计均借鉴美国斯坦福设计学院的装修风格和功能布局,可以供批判性思维训练课程、云课程的上课,也可用于学生分组活动、自由讨论、动手设计、成果展示等。另一个教学基地是传统文化体验中心,该中心采用全中式的装修风格和功能布局,设有琴棋书画区、古籍阅读区、戏曲工艺鉴赏区、特色民俗体验区、汉服古礼体验区,通过穿汉服、抚琴、下棋、绘画等“知行合一”的方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这两个体验中心将体验与教学、人才培养与培训、理论探索与研究三大功能融为一体,通过实地体验,对课堂讲述做一个有效地延伸,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可触可摸、可学可做,把“体验”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并且能把我院的办学特色更好地展示出来。
Ⅳ-20-53. 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交流走出去
学校积极响应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营造大学校园的高雅气氛,引进各类艺术文化展演,弘扬中华传统艺术文化。并且,为了搭建文化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培养学生的艺术热情,不断提高人文情怀,学校还成立了天华雅乐团,雅乐团是国学院直属艺术团队,由学校专项资金支持,自2013年11月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礼乐修身,儒雅做人”的宗旨,以中国传统乐器展现千年乐舞风貌,习奏经典国乐,传唱诗词曲赋,弘扬礼乐文明。目前,雅乐团已经聘请了部分器乐的教师,定期组织排练。除此之外,学院也积极将师生送出去参加各种对外文化交流,包括各种文艺演出、文化论坛等。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文化交流,既能对培养学生的艺术热情,提高人文情怀和精神素养起到推动作用,又能展示学校特色与成就,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2013年9月28日,在国学院常务副院长祝亚平的带领下,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全体学生赴嘉定区人民政府参加了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礼乐文明与城市化”学术讨论会。33名学子现场聆听了与会专家、学者关于礼乐与城市文明建设关系的演讲,对于礼的内涵、礼乐文明的时代传承等问题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值得一提的是师生均着汉服参加,既分展现了我校国学教育的特色,又扩大了天华学院国学办学特色的社会影响。2013年11月24日,“为民、务实、清廉——第二届上海高校红色经典诵读大赛”电视决赛,在上海教育电视台举行。我校宣传部和语言文化学院联合选送的参赛队伍参加了复赛,学校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和集体组参赛奖,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章殷淼同学荣获个人组参赛奖。2014年9月27日,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生和“清吟诵读配音社”共赴嘉定保利大剧院参加市民文化节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会暨上海孔子文化节闭幕式。我校数十名学生在国家一级配音演员任广智老师带领下表演了《论语》节选,以情景演绎的方式生动的还原了几千年前孔老夫子教学的场景。通过参加这些文化交流让学生深刻理解礼仪、感恩、诚信等优秀传统文化,从传统中感悟“中国梦”的丰富内涵。2014年11月,正在美国访学的国学院常务副院长祝亚平应旧金山孔子学院之邀,在中国文化日庆典上表演古琴经典名曲《流水》,向美国孔子学院的学生介绍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获得了美国朋友的好评。
Ⅳ-20-54.积极参加文体比赛,全面展现学生多样风采
在将高雅文化引进校园的同时,学院也积极鼓励校内优秀的竞技团队走出去。我院合唱队、舞蹈队、长跑队、功夫扇队等在各类竞赛中表现优异,成绩喜人。我校学生在上海市大学生阳光体育联赛系列比赛中,屡次获得佳绩。团体武术拳操比赛中,我院女子功夫扇队在2013年荣获团体一等奖、2014年荣获团体二等奖;冬季长跑比赛中,我院长跑队2013年荣获本科组男女团体三等奖,2014年获得女子团体三等奖。在2014年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高校跆拳道锦标赛中,我校共选派11名选手参赛,十人晋级前八,其中四人获得前三佳绩。我校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比赛,表明了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决心。